欲向幽偏适,还从绝地移。
秦官鼎食贵,尧世土阶卑。
戟户槐阴满,书窗竹叶垂。
才分午夜漏,遥隔万年枝。
北阙深恩在,东林远梦知。
日斜门掩映,山远树参差。
论道齐鸳翼,题诗忆凤池。
从公亦何幸,长与佩声随。
【注释】
杜相公: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
秦官鼎食贵:秦代官位很高,待遇优厚。
尧世土阶卑:尧时民风淳朴,居所简陋。
戟户槐阴满、书窗竹影垂:戟户即门户,戟形如门,用以保护门户。槐阴为树荫,竹叶为帘子垂下的竹枝。
才分午夜漏,遥隔万年枝:午夜时分,漏壶滴答的声音清晰可闻;相隔万里,时间似乎停滞不前。
北阙深恩在,东林远梦知:北阙指宫廷,东林指朝廷。
日斜门掩映,山远树参差:夕阳西下,树木在远处参差错落。
论道齐鸳翼,题诗忆凤池:鸳翼比喻夫妇并肩而立,凤池指凤凰池,是皇帝的近臣之职,此处用来形容朋友间的交往。
从公亦何幸,长与佩声随:我跟随您是多么荣幸啊!您的声望将永远伴随着我的名声。
【赏析】
《春和杜相公移入长兴宅奉呈诸宰执》是唐代文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春天,当时杜甫由河南府参军任上,因得罪权要,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此诗是他离开长安后,在长兴坊新居所作。
全诗可分为四层。第一层(首四句),先写自己对新居的向往和对往昔生活的留恋。第二层(五句),写友人的迁居之事及对自己的影响。第三层(六句),抒发了与友人相会的愿望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最后一层(八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及愿与友人永结同心的美好愿望。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切感人,既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色,又显示了杜甫诗歌“语虽简而意丰,词虽平而气高”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