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满湘沅,吾师经利涉。
身归沃洲老,名与支公接。
净教传荆吴,道缘止渔猎。
观空色不染,对境心自惬。
室中人寂寞,门外山重叠。
天台积幽梦,早晚当负笈。
【注释】
南岳:指五岳中最高的一座山,在今湖南衡山。
经利涉:泛指行旅、经商之事。
沃洲:古地名,在今浙江省上虞县西南。陶渊明曾隐居于此。
支公:东晋时名僧支道林的雅号。
荆吴: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净教:佛教禅宗,谓心地清静之教。
观空色不染:佛教语。认为一切有为法,无不是因缘所生,都是虚幻不实,因此不要执著。
对境心自惬:佛教用语。“对境”,就是面对境界,也就是面对外物;“心自惬”,就是心里自在满足。
室中人:诗人自称。室中人,即诗人的居所。
天台:山名,又名华顶,在浙江天台县西北,相传为晋代高僧慧理所建。
负笈:背负书囊。古代学生背着书囊去拜师求学叫做“负笈”。
【赏析】
此诗作于陶渊明晚年归田之后。他辞去了彭泽令的官职,退而耕田自娱,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赠沛》就是他在隐居生活中所写的一首诗。
首联点出自己隐居的原因:“南岳满湘沅,吾师经利涉。”意思是说:我隐居的原因是由于南岳(衡山)的秀丽景色和洞庭湖的广阔无边,以及从政的艰难险阻。这里“南岳”是实写,“湘沅”、“洞庭”是虚写,诗人通过实写的自然景观来反衬虚写的社会环境,表明了自己远离政治是非之地的用意。
颔联说自己已归隐田园:“身归沃洲老,名与支公接。”意思是说自己已经辞官归隐,在沃洲这个偏僻的地方养老。沃洲,即现在的浙江省上虞县西侧的沃州。支公,即东汉名士支遁。陶渊明在这里以支遁比照自己,表示自己虽已年过半百,但志趣依然未泯,仍然追求高洁的人格生活。
颈联写自己隐居后的生活情趣:“净教传荆吴,道缘止渔猎。”意思是说:自己在隐居生活中,主要修炼佛教禅宗教义,并以此为乐趣。同时,也喜欢渔猎等活动。这里的“净教”是指佛教禅宗的净教宗派,“荆吴”泛指南北地区的楚地和吴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隐居生活中,自己既修禅学,又爱渔猎,生活十分惬意。
以下四句写自己对世俗生活的淡薄态度及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观空色不染,对境心自惬。”“观空色”是佛家语,意为观照事物本来的空无,不被世俗之物所染污。“对境心自惬”,意为面对现实境遇,内心感到满意、快乐。这四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对于世俗的繁华荣利都看得很淡薄,即使处在纷繁的现实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安宁、满足。
最后四句写自己的居处:“室中人寂寞,门外山重叠。”“室中人”即居室之人,“门外人”即居室之外的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的居处虽然很幽静、安静,但是外面的山林却十分茂密、重叠。这四句意思是说:自己虽然隐居在深山之中,但却很少与外界接触,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
这首诗反映了陶渊明晚年归隐后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高洁人格的精神风貌,以及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