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履唯挂壁。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赠江华长老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履唯挂壁。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译文:
老和尚的禅法技艺已经非常娴熟,他默不作声地说话时内心都非常宁静。
去岁我们曾在舂陵分别,如今沿长江顺流而下到这里来寻求归宿。
寺庙空荡荡的没有其他僧人,只挂着一些衣帽挂在墙上。
一天只吃一顿饭,吃饱了就坐在石头上打坐直到天亮。
微风透过窗户吹过竹子发出沙沙的声音,清晨的露水滴在井口的古松上。
偶尔住在这里就能感到心灵的安宁,满院都是盛开的花草。
注释:
- 老和尚的禅法技艺已经非常娴熟,他默不作声地说话时内心都非常宁静。
- 去岁我们曾在舂陵分别,如今沿长江顺流而下到这里来寻求归宿。
- 寺庙空荡荡的没有其他僧人,只挂着一些衣帽挂在墙上。
- 一天只吃一顿饭,吃饱了就坐在石头上打坐直到天亮。
- 微风透过窗户吹过竹子发出沙沙的声音,清晨的露水滴在井口的古松上。
- 偶尔住在这里就能感到心灵的安宁,满院都是盛开的花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江华长老在舂陵相遇并结伴同行,经过一段旅程后来到江华寺,诗人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首句“老僧道机熟”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背景。这里的“道机”,指的是禅宗的修行方法,也暗示了诗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而“熟”则强调了诗人对禅法的熟练程度。
第二句“默不语心皆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状态。这里的“默不语”可能是指禅师在修行过程中,通过默不作声的方式来净化心灵、达到内心的寂静。这种寂静并非空洞的静默,而是充满了智慧和深度。
第三句“去岁别舂陵”则回忆了两人在春陵分别的情景。春陵,是唐代宗室李晟的故乡,这里也是两人相遇的起点。诗人回忆起与长老在春陵分别时的情境,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友情。
第四句“沿流此投迹”进一步描绘了两人的行程。他们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最终来到了江华寺。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他们旅行的过程,还暗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五至八句则是对江华寺的描写。其中,“室空无侍者”表达了寺庙的清冷与寂静;“巾履唯挂壁”则揭示了和尚们的生活俭朴;“一饭不愿馀”则反映了他们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跏趺便终夕”则描绘了他们在寺庙中打坐至天明的修行情景。这些细节都展现了禅师们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脱和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两句“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则进一步营造了宁静的氛围。风穿过窗户吹过竹子发出沙沙的声音,露水落在井口的古松上滴滴答答。这样的画面既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两人在江华寺的修行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理念的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