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横檐挂净巾,灶无烟火地无尘。
剃头未必知心法,要且闲于名利人。
一竹横檐挂净巾,灶无烟火地无尘。
剃头未必知心法,要且闲于名利人。
注释:
- 竹:竹子
- 横:横向
- 檐:屋檐
- 挂:挂着
- 净巾:清洁的布巾
- 灶:炉子
- 无:没有
- 烟火:烟雾
- 地:地面
- 无尘:干净
- 剃头:理发
- 未必:不一定
- 知心法:懂得内心的修行方法
- 且:暂且
- 闲:空闲
- 于:对于
- 名利人:追求名利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然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漠态度和对内心修行的追求。
第一句“一竹横檐挂净巾,灶无烟火地无尘”,以竹为意象,形象地描绘出僧人简朴清静的生活环境。竹子横挂在屋檐下,象征着僧人的高洁品格;洁净的布巾代表着内心的纯净。灶台旁没有烟火,说明生活简单,远离喧嚣。这里的“无尘”不仅指环境的清洁,还暗指心灵的净土。整句诗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
第二句“剃头未必知心法,要且闲于名利人”,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观念的批判。剃头是修持佛门中的仪式之一,但并非人人都能理解其中的深意。诗人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觉悟。此外,诗人指出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往往忽略了内心的修行,这种对比强调了他的超然立场。
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禅宗意境图,通过竹、净巾等元素传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人通过对世俗观念的批判,展现了他对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