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迥接苍梧野,愁色阴深二妃寡。
广殿崔嵬万壑间,长廊诘曲千岩下。
静听林飞念佛鸟,细看壁画驮经马。
暖日斜明螮蝀梁,湿烟散幂鸳鸯瓦。
北方部落檀香塑,西国文书贝叶写。
坏栏迸竹醉好题,窄路垂藤困堪把。
沈裴笔力斗雄壮,宋杜词源两风雅。
他方居士来施斋,彼岸上人投结夏。
悲我未离扰扰徒,劝我休学悠悠者。
何时得与刘遗民,同入东林远公社。
岳麓道林寺
石门山的尽头与苍梧野相接,愁色笼罩着二妃的孤独。
在万壑间耸立的广殿,长廊曲折于千岩之下。
静听念佛鸟啼叫,细看壁画驮经马。
暖日斜照斑驳的螮蝀梁,湿烟缭绕散开鸳鸯瓦。
北方的部落檀香塑像,西国的文书贝叶书写。
坏栏迸竹好题字,窄路垂藤困人可攀。
沈、裴笔力斗雄壮,宋、杜词源两风格。
他方居士来施斋,彼岸上人投结夏。
悲我未离扰扰徒,劝我休学悠悠者。
何时得与刘遗民,同入东林远社中。
注释:
岳麓道林寺: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境内的岳麓山上,因唐代高僧道林在此修行而得名。
石门山的尽头与苍梧野相接:石门山峰峦叠嶂,云雾缭绕,与苍梧野相接壤。石门山是一处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而闻名。
愁色阴深:形容景色阴沉,给人一种忧郁感。二妃:指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相传她们被舜帝流放到苍梧,后来化为湘水之神。
广殿崔嵬万壑间,长廊诘曲千岩下:广殿雄伟壮丽,屹立在万壑之中;长廊曲折蜿蜒,横跨在千岩之上。这两句诗描绘了道林寺的建筑之美。
静听林飞念佛鸟,细看壁画驮经马:在寺庙内静静聆听念佛的声音,可以听到鸟儿在空中飞翔;仔细观看壁画,可以看到马匹驮载着经书的场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暖日斜明螮蝀梁,湿烟散幂鸳鸯瓦:温暖的阳光斜照在斑驳的螮蝀梁上,湿气弥漫,使得鸳鸯瓦上的图案变得模糊不清。这两句诗描绘了寺庙内的自然景色和建筑特色。
北方部落檀香塑,西国文书贝叶写:北方的部落使用檀香木雕塑佛像,而西国的文字则是用贝叶写成。这两句诗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坏栏迸竹好题字,窄路垂藤困堪把:在寺庙内的栏杆旁,竹子茂盛生长,可以在这里尽情地书写诗句;而在狭窄的小路上,藤蔓垂挂,使人感到有些困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沈裴笔力斗雄壮,宋杜词源两风雅:沈约、裴昂之的书法笔力雄健有力,而宋之问、杜甫的词作则富有文采和韵味。这两句诗赞美了两位文人的书法和诗词才华。
他方居士来施斋,彼岸上人投结夏:来自其他地方的居士来到这里施舍斋饭,而彼岸的上人也前来投宿并度过夏天。这两句诗描绘了寺庙内的生活场景和人际交往的氛围。
悲我未离扰扰徒,劝我休学悠悠者:诗人感叹自己未能摆脱世俗纷扰,而那些悠闲自在的人却劝他不要学习自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我反省的渴望。
何时得与刘遗民,同入东林远公社:何时能够与刘遗民一同进入东林寺的深处,共同参与那里的宗教活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宗教信仰的追求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岳麓道林寺的诗歌,通过对寺庙内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诗人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世界。
诗人以“石门迥接苍梧野”开头,形象地描绘了岳麓道林寺所处的地理位置。随后,通过描述广殿崔嵬、长廊诘曲等建筑特点,进一步展现了寺庙的雄伟壮观。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象征性的意象,如“念佛鸟”、“驮经马”等,为诗歌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诗人转向自然景色的描绘。“静听林飞念佛鸟”,通过描写鸟儿在空中飞翔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而“细看壁画驮经马”,则通过观察壁画上的画面,展现了僧人虔诚修行的场景。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寺庙内部的宁静美,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暖日斜明螮蝀梁”中的“暖日斜明”描绘了阳光斜照在屋梁上的景象,而“湿烟散幂鸳鸯瓦”中的“湿烟”和“幂”则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这些细节的描绘都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诗人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悲我未离扰扰徒”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无奈和困惑;而“劝我休学悠悠者”则表达了他对那些悠闲自在之人的批评和不满。这些反思使整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哲理性,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引发深思。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岳麓道林寺的独特魅力。它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更让人深思人生的真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