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无留景,万物藏光辉。
落叶随风起,愁人独何依。
华月屡圆缺,君还浩无期。
如何雨绝天,一去音问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拟古诗十二首·其七》。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秋天无留景,万物藏光辉。
  • 秋天:指秋季,一个收获的季节,万物凋零、色彩斑斓。
  • 无留景: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即秋天的景物已经消逝。
  • 万物藏光辉:指所有的生物都隐藏在阴影中,不再显露出来。这个意象表达了秋天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脆弱。
  1. 落叶随风起,愁人独何依。
  • 落叶随风起:描述落叶被风吹起的景象。
  • 愁人独何依:表达孤独忧愁的人感到无所依靠。”愁人”指的是那些因季节变化而感到忧郁的人,他们的心情如同秋日的落叶一样飘零不定,无处安放。”何依”表示无法找到可以依靠的东西或地方。
  1. 华月屡圆缺,君还浩无期。
  • 华月:美丽的月亮,这里可能指的是农历十五前后的满月。
  • 屡圆缺:月亮经常圆又缺,意味着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无常,反映了自然界的无常和人类命运的不确定性。
  • 君还浩无期:你(指诗人自己)回来的日子是如此遥远,难以预期。这里的”君”可能是指远在他乡的人或事物,而”浩无期”则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距离的遥远。
  1. 如何雨绝天,一去音问违。
  • 如何雨绝天:形容天空突然停止了降雨,给人一种突然和不寻常的感觉。
  • 一去音问违: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因为音信断绝,不能与所爱之人联系。这里的”音问”指的是消息或问候,”违”表示违背或错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未知未来的忧虑。诗人运用了自然界的变化作为隐喻,来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引发读者对生命、时间和情感的思考。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人间情愫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