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守山郡,自得接嘉宾。
不见三四日,旷若十馀旬。
临觞独无味,对榻已生尘。
一咏舟中作,洒雪忽惊新。
烟波见栖旅,景物具昭陈。
秋塘唯落叶,野寺不逢人。
白事廷吏简,闲居文墨亲。
高天池阁静,寒菊霜露频。
应当整孤棹,归来展殷勤。

【赏析】

这是一首答杨奉礼的诗。全诗十句,可分为四层。首四句写山中景色,以“自得”、“旷若”、“生尘”三个词来表现与世俗隔绝、心境恬淡的情趣。中间四句写与杨奉礼相聚时的欢乐情景。后六句写山中所见景物,以及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并以“一咏”结束全诗。

“多病守山郡,自得接嘉宾。”这两句是说,因有病而守着这偏远的山郡,却能自在地接待远方的贵宾。“自得”二字道出了他内心的得意和欢悦之情。《文镜秘府论》评曰:“‘自得’者,心之所安也。”意思是说只有心安处才能自在,因此,“自得”是诗人所追求的。“自得”“自得”就是“得之”,也就是“得意”。诗人在山中虽多病,但能自在自足地接待远来的客人,所以感到“自得”。

“不见三四日,旷若十馀旬。”这两句是说,虽然只见杨奉礼三四天而已,但却像过了十来天一样。“旷若”即长如,意谓时间过得很慢。诗人用“不见三四日,旷若十馀旬”来描绘自己与杨奉礼相聚时的情景。

“临觞独无味,对榻已生尘。”这两句是说,端起酒杯独自品尝时,却觉得没有味道了;对着杨奉礼的卧榻坐了一会儿,却感觉上面已经积满了灰尘。“临觞”指饮酒。“对榻”指同榻而坐,这里指与杨奉礼同床而卧。“独无味”意谓无人陪伴共饮,“已生尘”则指席上落灰。这两句是描写与杨奉礼相处时的一种闲适安逸的生活场景。

“一咏舟中作,洒雪忽惊新。”这两句是说,在船上吟咏所作的诗篇,忽然被飘落的雪花所惊扰。“一咏”指吟咏之作。“洒雪”指雪花飘落。诗人用“忽惊新”来表达自己惊喜的心情,并借“洒雪”来点出季节。

“烟波见栖旅,景物具昭陈。”这两句是说,从烟波中可以看到行旅的踪迹,各种景物都一一呈现在眼前。“烟波”指江水雾气缭绕的景象。“见”通“现”,意为出现或显露。“栖旅”意谓行旅之人。“景物具昭陈”中的“具”字为“都”字,意谓一切都呈现出来了。这两句是说从江水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行旅之人的踪迹,各种景物也都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秋塘唯落叶,野寺不逢人。”这两句是说,秋天的池塘里只有落叶,荒凉的寺庙里没有人来。这两句是描写山中景色。“秋塘”指秋天的池塘,“落叶”指池塘中的落叶。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唯”、“不”这两个否定词,突出了山中景色的荒凉。

“白事廷吏简,闲居文墨亲。”这两句是说,我处理公务十分简单(因为身体有病),而且经常亲自写文章(因为闲居无事)。“白事”指处理公务,“闲居文墨亲”意谓闲暇之余亲自写作。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身体不好,但能够胜任公务,还能亲自撰写诗文,所以心情舒畅。

“高天池阁静,寒菊霜露频。”这两句是说天空的高阁十分宁静,寒露时节的菊花开放得很频繁。这两句是描写山中景致。“高天”指高空之上,这里指高高的亭台楼阁。“池阁”指池边的楼阁。“寒菊”指菊花,这里指盛开的菊花。“霜露”即霜花。这两句是说在高山上的楼台十分宁静,寒露时节的菊花开放得特别频繁。

“应当整孤棹,归来展殷勤。”这两句是说,我应该整理一下孤舟,归来的时候一定要把心意全部表达出来。“应当”指应该,“整”即整理,“孤棹”指孤独的船。“展”即展示、表达。这两句是说应该整理一下孤舟,并且归来的时候一定要把心意全部表达出来。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杨奉礼的书信。信中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的闲适生活,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给人以亲切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