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阻良觌,丛竹想幽居。
虎符予已误,金丹子何如。
宴集观农暇,笙歌听讼馀。
虽蒙一言教,自愧道情疏。

酬阎员外陟

寒夜阻良觌,丛竹想幽居。

虎符予已误,金丹子何如。

宴集观农暇,笙歌听讼馀。

虽蒙一言教,自愧道情疏。

注释:

  1. 寒夜阻良觌:形容夜晚寒冷,难以见到阎员外。
  2. 丛竹想幽居:用竹子来想象阎员外的隐居之处。
  3. 虎符予已误:表示自己曾经误以为拥有虎符(象征权力)而感到困惑或后悔。
  4. 金丹子何如:询问阎员外对于修练金丹的弟子的看法。
  5. 宴集观农暇:在宴集时观看农民休息的场景。
  6. 笙歌听讼馀:在宴会上欣赏音乐和歌声,同时听着诉讼结束的声音。
  7. 虽蒙一言教:即使接受了阎员外的一次教诲。
  8. 自愧道情疏:因为自己的修行之道不够精通而感到自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阎员外敬重之情以及个人修行心得的作品。首句“寒夜阻良觌”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无法与阎员外相见的情景。接下来,诗人通过对“丛竹想幽居”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阎员外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尊敬。

第二句“虎符予已误”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可能拥有过权力的反思和自我批评。这可能是指过去的某种误会或是误解,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了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省。

随后的诗句“金丹子何如”,则是诗人向阎员外请教对于修练金丹的弟子的看法。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道教修行的一种探索和求知欲。

接下来的“宴集观农暇”和“笙歌听讼馀”两句,描绘了宴会中的热闹场景和宴会结束后的宁静氛围。这两句诗展示了诗歌中的对比手法,通过宴会的喧闹与乡村的平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最后两句“虽蒙一言教,自愧道情疏”,表明尽管得到了阎员外的教诲,但诗人仍然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感到自愧不如。这反映了诗人谦虚的态度和对自身修行状态的自我审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与阎员外的交往以及个人在修行道路上的思考和自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