鸲鹆鸲鹆,众皆如漆,尔独如玉。鸲之鹆之,众皆蓬蒿下。
尔自三山来,三山处子下人间。绰约不妆冰雪颜,仙鸟随飞来掌上。
来掌上,时拂拭。人心鸟意自无猜,玉指霜毛本同色。
有时一去凌苍苍,朝游汗漫暮玉堂。巫峡雨中飞暂湿,杏花林里过来香。
日夕依仁全羽翼,空欲衔环非报德。岂不及阿母之家青鸟儿,汉宫来往传消息。
【注释】
宝观:宫殿。主:主人,即王羲之的妻子。白:洁白。鸲鹆(qúyù):一种鸟,叫声似“姑”。众皆如漆:其他鸟儿都像黑色。尔独如玉:惟你像美玉一样洁白。
鸲鹆:鸟名,鸣声似“姑”。
彤(tóng)彤:红色。
蓬蒿(hāo háo):蓬草和蒿草。
绰约:体态柔美。不妆冰雪颜:不施脂粉而美丽动人。三山:传说中的神山。来掌上:来到王羲之的手上。时拂拭:不时地抚摸。
人心鸟意自无猜:人的心思跟鸟的心思自然不会有猜忌。指:手指。霜毛本同色:指羽毛颜色与手指一样。玉指:像玉石一样的手指。
苍苍:形容高远的天空。汗漫:天空无边无际的样子。玉堂:王羲之家的正厅。
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东部。雨中飞暂湿:飞到巫峡时,沾湿了翅膀。杏花林里过来香:经过杏花丛中时,传来阵阵花香。
依仁:依靠着仁爱。全羽翼:长出完整的羽翼。空欲衔环非报德:白白地想报答恩德,却不知怎样报答才是。阿母:指东晋明帝的皇后谢道韫(yùn)。家青鸟:家中养的青色鸟儿。
【赏析】
此诗以《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为引子,用比喻手法赞美王献之爱妾郗道琳的美貌,并借其喻己,表现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起句“宝观主白鸲鹆歌”,是说王献之爱妾郗道琳有如仙女一般,她唱的歌美妙动听,犹如白鸟啼叫一样清脆悦耳,令人心旷神怡。这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郗道琳的美丽与可爱,为下面的赞颂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两句“鸲鹆鸲鹆,众皆如漆,尔独如玉。”是说其他的鸟儿们都如同黑色的乌鸦,只有郗道琳的美玉般纯洁,光彩照人。这里既突出了郗道琳的美丽,也表达了王献之对她的喜爱之情。同时,“众皆如漆”与“尔独如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郗道琳的形象更加立体,更加鲜明。
“鸲之鹆之,众皆蓬蒿下”,是说其他的鸟儿们纷纷落在了草丛之中,只有郗道琳依然高洁如玉,仪态万方。这一细节描写,更加突出了王献之对郗道琳的倾慕之情。同时,“蓬蒿下”与“三山处子下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郗道琳的地位更加尊贵,更加引人注目。
第三、四句“尔自三山来,三山处子下人间。绰约不妆冰雪颜,仙鸟随飞来掌上。”是说郗道琳曾经来自神秘的仙境——三山岛,那里的姑娘都是绝世美女,如今降临人间,成为王献之的爱妾。她的容颜如冰雪一般晶莹剔透,宛若天上仙女一般飘逸脱俗,仿佛是从仙境降临凡间的仙子。她的到来,就像仙鸟飞翔般神奇而美妙,让王献之陶醉不已。
第五、六句“来掌上,时拂拭。人心鸟意自无猜,玉指霜毛本同色。”是说郗道琳来到王献之家后,常常被他亲手抚摸。他们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彼此心意相通,无需言语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她那像玉石一样的手指,以及与手指颜色相同的羽毛,都显示出她与众不同的美丽。这里的“人心鸟意”指的是王献之对郗道琳的感情,同时也暗含了王献之对自己妻子的感情。他深知自己深爱着妻子,因此才会如此珍视郗道琳,愿意为她付出一切。
第七、八句“有时一去凌苍苍,朝游汗漫暮玉堂。”是说有时候他会跟随郗道琳一起去游玩。清晨,他们一起在广阔的天地间徜徉;傍晚时分,他们又一起回到了王献之家中。这里既描绘了王献之与郗道琳一起游玩的情景,也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同时,“汗漫”与“玉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王献之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九、十句“巫峡雨中飞暂湿,杏花林里过来香”是说他们在巫峡的雨中飞行时,偶尔会有些许雨水打湿了翅膀;而在杏花林里漫步时,又传来阵阵香气。这里的“巫峡”既是王献之家所在之地,也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区。而“杏花林”则是一片美丽的园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些美好的画面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份美好与幸福。
第十一、十二句“日夕依仁全羽翼,空欲衔环非报德。岂不及阿母之家青鸟儿,汉宫来往传消息。”是说每当夜幕降临之时,他们会依偎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然而,王献之心中却时常牵挂着妻子,希望能够早日回到她们身边团聚。他甚至幻想着如果能获得皇帝的恩典,能够重返家园与亲人团聚该有多好啊。但是,他知道这种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他不禁感叹道:“难道就比不上郗道琳家里的那只青鸟儿吗?它在汉宫之间传递着消息,自由自在地往来穿梭。”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王献之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王献之对郗道琳的爱慕之情以及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后人传颂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