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
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注释】
- 恃宠娇:仗着自己的宠爱而娇。
- 骊山举火:指骊山夜行宫的烛火。
- 胡人(húrén):古代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
- 玉楼:宫殿的美称。
-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借古讽今。前两句说唐玄宗因宠爱杨贵妃而骄纵任性,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后两句讽刺唐玄宗只知沉溺于女色享乐,而不知国已衰微,边患四起,以致胡尘满地,危在旦夕。全诗虽未明言对唐玄宗的批判,却句句刺向唐玄宗本人,可谓深得讽喻之妙。
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
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注释】
西风拂拂白云飞出自《玉川偶兴》,西风拂拂白云飞的作者是:胡曾。 西风拂拂白云飞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西风拂拂白云飞的释义是:西风轻拂,白云随风飘飞。 西风拂拂白云飞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西风拂拂白云飞的拼音读音是:xī fēng fú fú bái yún fēi。 西风拂拂白云飞是《玉川偶兴》的第4句。 西风拂拂白云飞的上半句是: 兴尽携筇一回首。
兴尽携筇一回首出自《玉川偶兴》,兴尽携筇一回首的作者是:胡曾。 兴尽携筇一回首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兴尽携筇一回首的释义是:兴尽携筇一回首:尽情游玩之后,带着竹杖回头望去。 兴尽携筇一回首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兴尽携筇一回首的拼音读音是:xīng jǐn xié qióng yī huí shǒu。 兴尽携筇一回首是《玉川偶兴》的第3句。 兴尽携筇一回首的上半句是
盘谷猿惊李愿归出自《玉川偶兴》,盘谷猿惊李愿归的作者是:胡曾。 盘谷猿惊李愿归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盘谷猿惊李愿归的释义是:盘谷猿惊李愿归:形容隐居生活的宁静被外界打扰,使隐士李愿不得不返回。 盘谷猿惊李愿归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盘谷猿惊李愿归的拼音读音是:pán gǔ yuán jīng lǐ yuàn guī。 盘谷猿惊李愿归是《玉川偶兴》的第2句。
玉川鹤避卢仝啜出自《玉川偶兴》,玉川鹤避卢仝啜的作者是:胡曾。 玉川鹤避卢仝啜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玉川鹤避卢仝啜的释义是:玉川鹤避卢仝啜:玉川子(白居易)的鹤避开卢仝(唐代诗人)在喝粥。这句诗形容卢仝酷爱啜粥,连鹤都避之不及。 玉川鹤避卢仝啜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玉川鹤避卢仝啜的拼音读音是:yù chuān hè bì lú tóng chuài。
策杖携壶试一过出自《题三陵冢》,策杖携壶试一过的作者是:胡曾。 策杖携壶试一过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策杖携壶试一过的释义是:策杖携壶试一过:拄着拐杖,携带酒壶,试着走过。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拄着拐杖,携带酒壶,试探着走过三陵冢的情景。 策杖携壶试一过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策杖携壶试一过的拼音读音是:cè zhàng xié hú shì yī guò。
梅花未知开多少出自《题三陵冢》,梅花未知开多少的作者是:胡曾。 梅花未知开多少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梅花未知开多少的释义是:梅花未知开多少,意为不知道梅花开了多少朵。这里表达了一种对梅花开放数量的不确定和未知的感慨。 梅花未知开多少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梅花未知开多少的拼音读音是:méi huā wèi zhī kāi duō shǎo。
雪初消处翠嵯峨出自《题三陵冢》,雪初消处翠嵯峨的作者是:胡曾。 雪初消处翠嵯峨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雪初消处翠嵯峨的释义是:雪初消处翠嵯峨:初春雪融,山峦翠绿,峻峭多姿。 雪初消处翠嵯峨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雪初消处翠嵯峨的拼音读音是:xuě chū xiāo chù cuì cuó é。 雪初消处翠嵯峨是《题三陵冢》的第2句。 雪初消处翠嵯峨的上半句是
春到三陵淑气和出自《题三陵冢》,春到三陵淑气和的作者是:胡曾。 春到三陵淑气和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春到三陵淑气和的释义是:春到三陵,温和的气候。 春到三陵淑气和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春到三陵淑气和的拼音读音是:chūn dào sān líng shū qì hé。 春到三陵淑气和是《题三陵冢》的第1句。 春到三陵淑气和的下半句是:雪初消处翠嵯峨。
定从何处上□冥出自《缑山》,定从何处上□冥的作者是:胡曾。 定从何处上□冥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定从何处上□冥的释义是:“定从何处上□冥”中的“□”指代的是“天”,全句意为“定从何处上青天”。释义为:必定要飞升到那遥远的青天之上。这里表达了一种对超脱尘世、追求仙界的向往。 定从何处上□冥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定从何处上□冥的拼音读音是:dìng cóng hé chù
借问吹笙王子晋出自《缑山》,借问吹笙王子晋的作者是:胡曾。 借问吹笙王子晋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借问吹笙王子晋的释义是:借问吹笙王子晋:询问吹笙的仙人王子晋。王子晋,相传为古代仙人,善于吹笙,此处指代仙人。 借问吹笙王子晋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风格是:诗。 借问吹笙王子晋的拼音读音是:jiè wèn chuī shēng wáng zi jìn。 借问吹笙王子晋是《缑山》的第3句。
虎倦龙疲白刃秋,两分天下指鸿沟 译文: 昔日的猛虎和龙都疲惫不堪,在秋天的战场上挥舞着白刃。他们为了争夺天下而战,最终将战场定格在了鸿沟之畔。项羽并未察觉到英雄的挫折,反而想要在彭城之门下沉醉于玉楼之中。 注释: 1. 虎倦龙疲白刃秋:比喻战争的疲惫与秋天的寒冷,形容战士的劳累以及战争的残酷。 2. 两分天下指鸿沟:指代的是楚汉相争的历史事件,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天下而进行的战争。 3.
注释: 咏史诗武昌——这首诗是咏叹武昌的。武昌,古称鄂县,今湖北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扼江汉平原之要地,素有“万里长江锁钥”、“九省通衢”之称。王浚戈鋋发上流,武昌鸿业土崩秋。王浚,西晋末年名将,曾平定吴蜀、消灭成汉,后迁镇武昌,封武昌郡公,都督江州七郡诸军事,领江州刺史,封陈留侯,食邑五千户。王浚在武昌时,曾大修城郭,筑堤堰,开屯田,兴农桑,使荒废的武昌焕发了勃勃生机。武昌鸿业土崩秋
诗句: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 译文:上蔡的东城门下,那些狡猾的兔子吃得饱饱的,但李斯啊,你为何忘了自己应该南归呢?当你功成名就之时,却不解谋略以身退位,一直等到云阳的血迹染红你的衣襟。 注释:上蔡(古县名,今河南省上蔡县),在古代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城市,也是李斯的故乡之一。东门指的是上蔡城的东门,这里描述了一幅城门前的景象,狡兔肥指代了富饶和安逸的生活状态
咏史诗金陵 侯景长驱十万人,可怜梁武坐蒙尘。 生前不得空王力,徒向金田自舍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首句“侯景长驱十万人”,直接点出了历史事件——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以及其规模之大,达到了十万人之多。这一句描绘了当时战况的宏大和紧张,也为下文的战争场面做了铺垫。 次句“可怜梁武坐蒙尘”,则是对梁武帝萧衍的描写。萧衍在面对侯景的威胁时,不得不选择逃离自己的国家
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读,可以发现这首诗描绘了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的景象。具体分析如下: 1. 诗中“重冈复岭势崔巍”: - 描述了番禺地区的地形特征,即重峦叠嶂、山势雄伟。 - “崔巍”一词用来形容山势的高峻和壮丽,传达了一种雄壮和壮观的感觉。 - 通过这种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土地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敬畏。 2. “一卒当关万卒回”: - 这里的“一卒”指的是守卫的士兵
下面是对《咏史诗·汨罗》的逐句翻译,并加上必要的解释和注释: - 第一句:“襄王不用直臣筹,放逐南来泽国秋。” - 注释:这里提到的“襄王”指的是历史上楚襄王,而“直臣筹”可能指的是正直忠诚的臣子或策略。这句话表达了楚襄王不采纳那些直言进谏的人,导致他们被放逐。 - 赏析:《咏史诗·汨罗》通过历史典故,反映了君主决策时可能忽略忠言的后果,以及由此造成的政治后果。 - 第二句:“自向波间葬鱼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