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举国出西秦,东晋危如累卵晨。
谁料此山诸草木,尽能排难化为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释理解诗意,并注意分析诗句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咏史诗”即咏史抒怀,以历史题材为咏叹对象的一种诗歌体载。咏史诗,顾名思义,是借史抒怀或借史明志、借史喻理的诗歌。
此题为“咏史”,所以应抓住咏史的要素——咏叹的对象。从诗的内容可知,这是一首咏史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八公山的历史背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全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写苻坚举国出西秦,东晋危如累卵的情景;后四句写八公山草木化人,化解危难的奇特景象。“苻坚举国出西秦”点明时间背景,“东晋危如累卵晨”则交代了八公山的地理位置和形势。“谁料此山诸草木,尽能排难化为人”。这两句既写出了八公山的险恶形势,又表现出草木的神奇变化。
【答案】
译文:
苻坚率军大举出动进攻西秦,东晋危在旦夕。谁能想到,那八公山上生长的草木,都能化作人
物,帮助东晋解除危机。
赏析:
这首诗是咏史诗。咏史,就是借古讽今、借古抒怀。这首诗借八公山草木化人的传说故事来抒发自己对
东晋统治者的不满之情,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首联先写苻坚举兵西进。“出”字用得极妙,突出了苻坚的雄心壮志,也为下文“化民”作了伏笔。次
联写东晋危在旦夕,情势十分危急。
颔联承上启下,由八公山草木化人的故事引出对东晋统治者的批评。“谁料”二字,陡转笔锋,表达了对
东晋统治者的不满之情,也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尾联写八公山草木化人的故事,既与前文形成照应,又暗含了希望东晋统治者能够像草木一样化难为安、
化危为安的愿望,含蓄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