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芷江头寄断蓬,移家空载一帆风。
伯伦嗜酒还因乱,平子归田不为穷。
避世漂零人境外,结茅依约画屏中。
从今隐去应难觅,深入芦花作钓翁。
【注释】
卜兰芷:地名,在湖南。江头:指湘江。平子:《史记·贾谊传》:“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自以为寿不得长,既辞远去,则彭城当涂者,亦欲窥其意。后至贾所,陈珍具。列坐,谭笑语。门人曰:‘吾公与李陵俱死,今且有诏召君。’”《汉书》作“平都”。贾谊《吊屈原文》:“何方圜之能周兮?”李斯《谏逐客书》:“不者,身死,宗族莫救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作“不为穷”。避世:隐居。漂零:漂流不定。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卜兰芷村居留期间的一首七绝,表达了他远离京城、寄情江头的决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首句“兰芷江头寄断蓬”,“兰芷”指湖南的地名,“江头”是指湘江岸边。诗人将卜兰芷村作为自己的临时居留地,并把这里的自然环境比作自己的心绪。“寄断蓬”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漂泊的心情。
颔联“伯伦嗜酒还因乱,平子归田不为穷”,引用了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即《史记》中记载的西汉名士贾谊和东汉名士李陵的故事。贾谊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到长沙,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李陵也因战败而投降匈奴,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志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对世俗名利淡泊的态度。
颈联“避世漂零人境外,结茅依约画屏中”,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意境。他选择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居住,远离尘世纷扰,过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在这里,他建起了一座茅屋,就像画中的屏风一样美丽宁静。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豪。
尾联“从今隐去应难觅,深入芦花作钓翁”,是整首诗的收束之笔。诗人表示从此以后将不再出仕为官,而是选择隐居深山,过上与自然共处的平静生活。他甚至幻想自己能够像古代隐居的高士那样,在芦花丛中垂钓自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卜兰芷村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和留恋。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使得诗人对现实感到失望,从而选择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隐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