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桃源烂漫游,也同渔父泛仙舟。
皆言洞里千株好,未胜庭前一树幽。
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
五陵公子饶春恨,莫引香风上酒楼。

《庭前桃》是晚唐诗人韦庄的一首咏物诗。作者借花寓情,托物言志,借庭前一树孤秀、幽静的桃花,寄寓王朝末世贵族子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伤情绪。诗人先描绘了桃花的美景,再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慨,最后以五陵公子春恨为结,寓意着社会环境对于个人的压抑和束缚。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纯洁美的追求,也寄寓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庭前桃

曾向桃源烂漫游,也同渔父泛仙舟。

皆言洞里千株好,未胜庭前一树幽。

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

五陵公子饶春恨,莫引香风上酒楼。

注释:

  • 《庭前桃》:这首诗是韦庄在晚年时期的作品。当时他身处乱世,心情颇为复杂,因此借景抒情,借桃花寄托自己的哀愁与无奈。
  • 曾向桃源烂漫游:诗人回忆起年少时在桃花源中畅游的情景,那里没有战乱,生活宁静美好。
  • 也同渔父泛仙舟:诗人与渔夫一起泛舟江湖,享受着自在的生活,但这种生活并未能持续长久。
  • 皆言洞里千株好:虽然桃花在山洞里的千株都很美丽,但这与庭前的这一树相比,显得逊色了许多。
  • 未胜庭前一树幽:庭前的这一树桃花更为幽静,更能够引起诗人的内心共鸣,使其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
  • 带露似垂湘女泪:桃花带着露珠,仿佛是湘江女娃的眼泪,充满了哀婉之美。
  • 无言如伴息妫愁:这棵树似乎能感受到诗人的情绪波动,默默地陪伴着他,使他的忧愁无处安放。
  • 五陵公子饶春恨:这些贵族子弟们因为春天的到来而感到惆怅,他们无法像普通人一样享受春天的美好。
  • 莫引香风上酒楼:不要让那美好的香气飘荡到酒楼上去,以免打扰那些正在享受美好时光的人们。

赏析:

《庭前桃》是一首典型的唐代诗歌作品,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这首诗通过对桃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深深忧虑。

诗中的“庭前桃”作为主题,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朵普通的花,更是诗人心中理想的象征,代表着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纯净美的境界。诗人通过对比“洞里千株”和“庭前一树”,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象下个体的无奈和悲哀。

诗中还融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桃花常常与文人墨客的雅兴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文化和艺术的繁荣。诗人通过描写桃花,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反映了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庭前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歌。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诗人心灵深处的呐喊和呼唤。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壮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