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城阙悲凉尽,一聚园林怨恨长。
花忆所为犹自笑,草知无道更应荒。
诗名占得风流在,酒兴催教运祚亡。
若问皇天惆怅事,只应斜日照雷塘。
注释:
九重城阙悲伤已经结束,一片园林中人们的怨恨却长。
花儿还记得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仍然自笑,小草知道没有道理却更应该荒芜。
诗名占据了风流的名头,酒杯兴催教国家走向灭亡。
若问皇天惆怅的事情,只有斜照在雷塘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所作。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他的诗歌创作涉及很多题材,内容丰富,体式多样,语言精美,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很有特色。他擅长用典,富于想象和暗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雷塘》就是其中一首著名的诗篇。
全诗共八句,前三句写雷塘的荒凉景象,后五句抒发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个人的命运之感。首句“九重城阙悲凉尽”描绘了唐朝末年,朝廷腐败,外患不断,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悲惨局面。这里的“九重城阙”是指皇宫,象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悲凉尽”表示国家的权力已经被耗尽,没有了昔日的辉煌。
次句“一聚园林怨恨长”,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悲哀的氛围。这里的“一聚园林”指的是皇家的园林,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景象。然而由于国家的衰败,这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人们心中的怨恨也越来越深。
第三句“花忆所为犹自笑”则是从自然的角度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这里以花自笑来反衬人的内心,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草知无道更应荒”以草自比,表达了对统治者的讽刺和批评。这里的“无道”指的是统治者的无能和腐败,使得国家陷入了混乱和衰退的境地。而“草知无道更应荒”则是说在这种状态下,草也会被破坏殆尽,象征着国家的前途岌岌可危。
最后一句“酒兴催教运祚亡”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这里的“酒兴”可以理解为一种借酒消愁的行为,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然而,在这种状态下,国家的命运却更加危险,最终可能会走向灭亡。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忧虑之情。
《雷塘》这首诗通过对雷塘景观的描写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担忧。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