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何年下月中,闽山来问我雕虫。
肯销金翠书屏上,谁把刍荛过日东。
郯子昔时遭孔圣,繇余往代讽秦宫。
嗟嗟大国金门士,几个人能振素风。

徐夤的《渤海宾贡高元固先辈闽中相访云本国人…屏障因而有赠》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历史感的古诗。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 第一句“折桂何年下月中”: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荣誉与成就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期待。“折桂”指的是古代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象征着最高的荣誉。而“何年下月中”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成功的向往。
  • 第二句“闽山来问我雕虫”:这里“闽山”可能指的是福建的山脉,也可能是诗人用来象征自己的家乡或故乡。“问我雕虫”则可能是指诗人在文学或学术上的成就,或者是他在某个领域的专长。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成就的认可,也表达了与友人交流的渴望。
  • 第三句“肯销金翠书屏上”: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文学或学术上的成就。“肯销”可能意味着愿意分享或展示这些成就。“金翠书屏”则可能象征着诗人的文化品位和高雅的生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高度肯定,也表达了对友人的认可和赞赏。
  • 第四句“谁把刍荛过日东”:这里的“刍荛”可能指的是普通人的工作或生活状态,也可能是诗人自谦的一种表达。“过日东”则可能意味着度过每一天或追求某种理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普通人生活状态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的追求和生活的热爱。
  • 第五句“郯子昔时遭孔圣”:这句诗引用了历史上的人物郯子,他是孔子的学生之一,曾经受到孔子的教导。这里可能是在用历史人物来比喻诗人自己,或者是用来表达对知识、教育的重视。同时,“遭孔圣”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孔子的敬仰之情。
  • 第六句“繇余往代讽秦宫”:这里“繇余”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是借用历史人物的名字来表达自己的身份或角色。“讽秦宫”则可能是指讽刺、批评秦始皇的统治或其他负面现象。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批判精神。
  • 第七句“嗟嗟大国金门士”:这里的“嗟嗟”可能是一种感叹或呼唤的语气,表示诗人对于国家、社会现状的忧虑或担忧。“大国金门士”则可能是指国家中的有才华的人或领导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现状的关注和担忧,也可能表达了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期望和信心。
  • 第八句结尾“几个人能振素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道德风尚的看法。“振素风”可能是指振奋、弘扬某种道德或风格,也可能是指改变、提升某种不良风气。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正气缺失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社会风气改变的期望和信心。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引用和现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个人命运以及政治风气的深刻思考和关注。它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也是一面镜子,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对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