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万里便随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
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注释】
放榜日:指科举录取的那一天。
喧喧车马(chēn chēn chēn):形容车马声喧杂,热闹非凡。
人探东堂榜已悬:人们纷纷到东堂去看榜文。
万里便随金鸑鷟(zhōu):指榜上有名之人,如凤凰一般吉祥如意。
三台仍借玉连钱:指榜上有名之人,如同天上的三台星一样尊贵。
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指穿着朝服的人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指在大街小巷的高楼大厦上都有观看的人,仿佛看到了神仙下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科举考试放榜之日盛况的七言律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这一盛大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联“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描绘了考生们兴奋地前往东堂查看自己是否被录取的场景。这里使用了“喧喧车马”来形容考场外的车马声,而“人探东堂榜已悬”则形象地表现了考生们急切的心情。
颔联“万里便随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则是对榜上有名之人的美好祝愿。这里的“万里”和“金鸑鷟”都是吉祥的意象,寓意着考生们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三台仍借玉连钱”则进一步强调了榜上有名的重要性,仿佛状元之位就在眼前。
颈联“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以绚丽的色彩和光影效果来描绘这一盛况。这里的“花浮酒影”和“日照衫光”都是富有诗意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场景之中。
尾联“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则更加具体地描绘了这一盛况。这里的“十二街前”和“楼阁上”都暗示了这一场合的繁华与热闹。而“卷帘谁不看神仙”则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这一幕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放榜之日的细致描绘和生动表达,成功地展现了这一盛大场面的热烈气氛和喜庆氛围。同时,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诗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