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蓄多藏岂足论,有谁还议济王孙。
能于祸处翻为福,解向雠家买得恩。
几怪邓通难免饿,须知夷甫不曾言。
朝争暮竞归何处,尽入权门与幸门。
解析:
这首诗的每句都富含深意,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及赏析。
- 多蓄多藏岂足论,有谁还议济王孙
- “多蓄多藏岂足论”表达了对单纯积累财富(如邓通因铜钱而富裕)的质疑。诗中指出,真正的智慧或成功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
- “有谁还议济王孙”暗示了在古代,像王子这样的贵族身份本身就是一种优势,他们通常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因此不需要通过财富来证明自身。
- 能于祸处翻为福,解向雠家买得恩
- 这两句展示了逆境中的转机和策略性的行动。在面对困境时,如果能灵活应变、巧妙应对,就能将不利转变为有利。
- “解向雠家买得恩”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通过与敌人和解或购买对方的恩惠,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好处。
- 几怪邓通难免饿,须知夷甫不曾言
- “几怪邓通难免饿”引用了古代的贫富差距问题,邓通因铜钱而富有,但最终也遭遇了饥饿之苦,反映了财富的不稳定性和风险。
- “须知夷甫不曾言”则提到历史上的名士陈寿(陈夷白)曾评论过晋代的桓温(桓玄)。在这里,诗人可能指的是,即使有智者如陈寿也不常提及桓温的事迹来作为警示。
- 朝争暮竞归何处,尽入权门与幸门
- “朝争暮竞归何处”表达了官场竞争的激烈和无常。无论官员如何努力,最终往往无法逃脱权力斗争的结果。
- “尽入权门与幸门”意味着所有进入官场的人都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或为民服务的初衷。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态度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冷静和智慧,善于发现机会和利用环境,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权力的诱惑和腐败的现象,追求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