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将军欲建功,截龙搜兔助英雄。
用多谁念毛皆拔,抛却更嫌心不中。
史氏只应归道直,江淹何独偶灵通。
班超握管不成事,投掷翻从万里戎。

徐夤的《咏笔二首》是一首富有特色的咏物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笔的特质以及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与赏析:

  1. 秦代将军欲建功
  • 历史背景:此句提及“秦代”,指的是秦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为了建功立业,不惜一切代价。
  • 用多谁念毛皆拔:这里的“毛”可能是指笔尖,而“拔”则是比喻,意味着在使用频繁的情况下,笔尖容易磨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笔的使用频率和其耐用性的感慨。
  • 抛却更嫌心不中:这句进一步强调了笔的重要性。当人们使用笔时,往往希望它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任务,而如果笔的心(即笔尖)不够锋利或不稳定,就会让人感到失望。
  1. 史氏只应归道直
  • 历史人物典故:“史氏”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著名的书法家或文人。这句话意味着优秀的书法家应该追求正直的艺术道路,而不是仅仅追求技巧上的成就。
  • 江淹何独偶灵通:江淹是中国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其诗歌和赋文著称。这句诗可能是指即使是像江淹这样的大才子,也不一定能总是灵光一现,需要持续的努力和修炼。
  1. 班超握管不成事
  • 历史人物典故:班超是东汉时期的名将,以勇猛和忠诚闻名。这句诗可能是在借用班超的故事来表达一个观点,即有时候过于依赖手中的工具,而忽视了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是无法完成伟大事业的。
  1. 投掷翻从万里戎
  • 历史背景: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战场,诗人通过“投掷”这个词,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英勇的行为。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热爱和对士兵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 君子三归擅一名
  • 历史背景或文化意义:这句话中的“君子三归”可能指的是古代儒家思想中对于道德、学问、才能三个方面的追求。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有这三方面的优秀品质。
  • 秋毫虽细握非轻:秋毫是指非常细小的事物,这里用来说明即使是再微小的事情,也不应该轻视,因为每一点进步都值得尊重。
  1. 军书羽檄教谁录
  • 军事文书的含义:这里的“军书羽檄”指的是古代战争中传递军情的文书,通常由竹简制成,上面写有命令和情报。
  • 帝命王言待我成:这句话表明了皇帝的命令和国家的需求都需要有人去完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决心。
  1. 势健岂饶淝水阵
  • 历史背景:“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东晋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斗和胜利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战略战术和军事实力的重视。

徐夤的《咏笔二首》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这些诗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