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把羸蹄踏霜雪,书成何处献君王。
嵩山好与浮丘约,三十六峰云外乡。
依韵赠南安方处士五首
休把羸蹄踏霜雪,书成何处献君王。
嵩山好与浮丘约,三十六峰云外乡。
注释:
- 休:不要
- 羸蹄:瘦弱的马蹄
- 踏:踏过
- 霜雪:冰雪,喻指艰难
- 书成:写成的书
- 何处:哪里
- 献:献给
- 君王:指君主或国王
- 嵩山: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境内的一座名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 浮丘约:浮丘公的约定
- 三十六峰:指中岳嵩山有三十六座山峰,其中主峰玉皇顶海拔1492米
- 云外乡:像在云端之上的家乡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徐夤对远方友人方处士的深切思念和对其成就的赞美之情。诗中的“休把羸蹄踏霜雪”,意味着即使自己身体瘦弱,也要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使命;而“书成何处献君王”则是说无论成果如何,都应该向君王展示。通过这两句话,诗人展示了一种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诗中写到“嵩山好与浮丘约”,这里提到的浮丘公可能是一个传说中的高人或者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以此表达希望与这位高人建立深厚友谊的愿望。最后,“三十六峰云外乡”描绘了嵩山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寓意着友人方处士如同这三十六座山峰一样,高洁、超脱,让人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的运用,展现了徐夤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和高尚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