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雁塔参差榜,杏苑莺花次第游。
白日有愁犹可散,青山高卧况无愁。
依韵答黄校书
徐夤七绝诗意赏析
- 诗歌原文
慈恩雁塔参差榜,杏苑莺花次第游。
白日有愁犹可散,青山高卧况无愁。
- 注释与翻译
(1)诗句注释:
- 慈恩雁塔:位于长安城东的慈恩寺旁,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寺院,也是进士考试发榜之地。
- 杏苑:唐代长安城内的皇家园林,以种植多种果树而得名。
- 次第游:形容景色优美,四季分明。
- 白日有愁:在白天时,诗人仍有忧愁存在。
- 高卧:指在高山之上安息。
- 况:何况。
- 无愁:指没有忧愁。
(2)诗句翻译:
- 慈恩雁塔,它们参差不齐地排列着榜单;
- 杏苑内,各种花卉次第开放,景色宜人。
- 白日里,尽管有忧愁存在,但仍然可以散去;
- 在高山上休息,更不会感到忧愁。
-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慈恩寺和杏苑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的“慈恩雁塔参差榜,杏苑莺花次第游”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和自然之美,而“白日有愁犹可散,青山高卧况无愁”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豁达心态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又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 创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这首诗是徐夤在回答另一位校书官黄校书时所作。徐夤在乾宁年间考中进士后,曾得到王审知礼遇,后来因政见不合而离开王审知,隐居于延寿溪。因此,这首诗可能反映了徐夤在政治风波和个人抉择中的心境变化。
- 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
(1)思想内容:
- 诗中通过对比慈恩寺和杏苑的不同景象,展现了世界的多姿多彩和生机勃勃。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 诗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选择了豁达的心态和平和的生活方式。他认为,只要心中有爱、有希望,就能够战胜困境。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积极应对生活挑战的启示。
(2)艺术手法:
- 韵律工整:诗的格律严谨,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意义,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这种韵律的美感,不仅使诗歌更加悦耳动听,也加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 意境深远:通过对慈恩寺和杏苑的描绘,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巧妙地融为一体。这种意境的构建,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 语言简练: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冗余的成分,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简练的语言风格,既体现了诗人的高超技艺,也使得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 历史评价
此诗在历史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虽然它出自徐夤之手,但并未被广泛传唱,直到后世才逐渐为人所知。然而,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这首诗都被视为徐夤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 结语
《依韵答黄校书》是徐夤一首富有深意和哲理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也表达了他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豁达心态。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独特的韵律、深远的意境以及简练的语言。它不仅是徐夤诗歌创作中的杰作,也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