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如剑插云霓,青霭连空望欲迷。
北截吴门疑地尽,南连楚界觉天低。
龙池水蘸中秋月,石路人攀上汉梯。
惆怅旧游无复到,会须登此出尘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理解。“九华如剑插云霓”,意思是说九华山如同一柄宝剑插入云霞之中,高耸入云,十分险峻;“青霭连空望欲迷”,意思是指山色翠绿,笼罩在天空之上,让人望而生畏,想要迷失在山林之中;“北截吴门疑地尽”,意思是说从北边截断吴门(今安徽马鞍山市),仿佛把大地截断了一般,令人疑惑;“南连楚界觉天低”,意思是说向南连接楚国的边界,觉得好像天空要塌陷下来一样,使人感到压抑。“龙池水蘸中秋月,石路人攀上汉梯”,意思是说池中水色与明月相映,人行石头路上攀登到山顶,似乎可以触摸到天上的月亮;“旧游无复到”,“会须”是一定要的意思,意思是说过去的游乐之地已不再可到,但一定还要登上此山出尘泥。

【答案】

译文:

九华山像一柄插入云层的宝剑,翠色的山峦笼罩在空中,使人不敢轻易登临。

它北接吴门(即马鞍山),仿佛要把它切断,让人产生疑虑。

山南面延伸至楚地边界,好像天空就要塌陷下来似的。

水池中的水色和中秋的明月交相辉映,登山的人走在石头路上,似乎可以触碰到天边的明月。

我过去游览此地,如今再也不能去了,但我一定要登顶。

赏析:

首联写九华插云之奇。诗人用一个“插”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九华拔地而起、直刺云霄的雄伟气势。同时,诗人又用一个“似”字,将九华比作一把插入云际的宝剑,使九华的形象更显高大。颔联写九华的险峻。诗人运用夸张手法,极言九华之高,以表现其险峻。“疑地尽”和“觉天低”都是夸张的说法。“疑”字写出了九华的突兀高耸,令人无法相信;而“觉”字则写出了九华的高峻险陡。尾联写登九华之志。这两句诗化用了曹操《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意,但诗人却用“旧游”二字代替“沧海”,表现出一种怀旧之情和对旧日游赏经历的怀念和追忆。同时,“旧游”一词又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最后两句诗,更是表明了诗人对九华的向往之情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诗人用两个“须”字,一方面表示诗人决心一定要攀登九华之巅,另一方面则表明诗人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