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燕太子丹(公元前237年—公元前226年),是战国时期燕国的王子,燕昭王之子。陈子昂的《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其四 燕太子》这首诗通过描绘燕太子丹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能之士的怀念以及对盛世的向往。诗中不仅追忆了燕太子丹的历史事迹,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兴衰的关注。
诗中的“秦王日无道”部分,反映了燕太子丹在秦国的生活和遭遇。秦昭王(即后来的始皇帝)是一位极具野心的统治者,他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和征服,实行严苛的政策。这种描述可能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普遍状况,即各国间的战争和争斗不断,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诗中“一闻田光义”部分,描述了燕太子丹与田光之间的友情以及田光对燕国的贡献。田光作为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智者,被燕太子丹信任并推荐给太傅鞠武,希望通过田光的智谋来拯救燕国。这一情节展示了燕太子丹的忠诚和智慧,以及他对于挽救国家命运的决心。
诗中“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的部分,表达了尽管燕太子丹的努力未能成功,但他的故事却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这一历史事件虽然未能达成既定的目标,但其英勇和牺牲的精神却激励着后人。
陈子昂的这首诗不仅是对燕太子丹个人历史的缅怀,也是对古代英雄人物的一种赞颂。它通过对燕太子丹故事的叙述,展现了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人民苦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个人抱负无法实现的遗憾。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