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春沉沉,上有双竹林。
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杂曲歌辞·春江曲》。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读及译文:
江水春沉沉 - 描述了春天时节,江水显得格外深沉。”沉沉”通常用来形容水面平静、深沉的样子。这里可能是在描绘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
上有双竹林 - 提到了位于江边的竹林,这里的”上”可能是指江面上。”双竹”强调了竹林的数量,给人以茂密、清幽的感觉。
竹叶坏水色 - 描述竹林中竹叶的倒影破坏了江水的清澈,暗喻着某些因素或人对美好事物的破坏。”坏”在这里有破坏的意思,”水色”则是指江水的颜色。
郎亦坏人心 - 最后一句提到“郎亦”,可能是在指某人(可能是诗中的男主角),他的行为或情感也像破坏竹子一样影响了他人的心情,即“坏人心”。这可能暗示了某种情感上的纠葛或影响。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江边的景象,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被人为破坏的忧虑。”双竹”和”水色”等词汇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态度。诗中的”郎亦”可能暗指了某种特定的人物,他的行动对周围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从而使得整个画面蒙上了一层忧伤的色彩。
结语: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江图景,同时蕴含了对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忧虑和批判。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破坏者行为的揭示,王之涣展现了他对和谐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