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旧业是谁主,吴越新居安此生。
白发数茎归未得,青山一望计还成。
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
从此舍舟何所诣,酒旗歌扇正相迎。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诗人的创作背景及思想感情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诗句内容,并结合注释赏析,属于综合题,解答时注意结合注释和相关语句进行理解分析。
西塞山在今湖北黄石市大冶县西北,东临长江。
“匡庐”即庐山,在今江西星子县南。
“吴越”指吴地(今江苏苏州)、越地(今浙江杭州一带)。
“青山”句:诗人登上庐山后,放眼远眺,眼前一片青山,仿佛是吴越新居的屏障。
“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诗人站在高高的江边远望,只见乌鸦翻飞于枫叶之上,夕阳映照下,江水波光粼粼;白鹭站立在芦花摇曳的水面上,秋天的江水显得更加清澈见底。
“从此舍舟何所诣,酒旗歌扇正相迎。”诗人站在岸边,遥想未来的生活,不知该到什么地方安家。这时,他看到远处的酒馆里飘扬着酒旗和彩扇,似乎在欢迎他的到来。
【答案】
(1)首联:诗人登上庐山之后,放眼远望,眼前的青山,恰似吴越新居的屏障。
(2)颔联:诗人登上庐山后,放眼远望,眼前的青山,恰似吴越新居的屏障。
颈联:①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只见乌鸦翻飞于枫叶之上,夕阳映照下,江水波光粼粼;②白鹭站立在芦花摇曳的水面上,秋天的江水显得更加清澈见底。
(3)尾联:①诗人站在岸边,遥想未来的生活,不知该到什么地方安家;②这时,他看到远处的酒馆里飘扬着酒旗和彩扇,似乎在欢迎他的到来。
赏析:“西塞山下回舟作”,首句点出题旨——诗人乘船游览庐山。“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冈、武穴一带,因山势蜿蜒如塞而得名。西塞山有两处:其一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其二在今湖北省黄石市西南。这里泛指西塞山。“回舟”,指诗人乘船游赏庐山。
“匡庐旧业是谁主,吴越新居安此生。”匡庐,指庐山。“吴越”指吴地(今江苏苏州)、越地(今浙江杭州一带)。“主”,主宰者,这里是泛指。诗人登高望远,心旷神怡,不禁想到自己曾居住过的庐山,现在又到了新的居所,不禁自问:这个新居的主人是谁呢?
“白发数茎归未得,青山一望计还成。”“白发”,指鬓发斑白。“归”,指回到故乡。“青山一望计还成”,意思是说:我看着那青山绿水,真想长驻此地,但眼下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诗人站在高高的江边远望,只见乌鸦翻飞于枫叶之上,夕阳映照下,江水波光粼粼;白鹭站立在芦花摇曳的水面上,秋天的江水显得更加清澈见底。
“从此舍舟何所诣,酒旗歌扇正相迎。”诗人站在岸边,遥想未来的生活,不知该到什么地方安家。这时,他看到远处的酒馆里飘扬着酒旗和彩扇,似乎在欢迎他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