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桃李已滋荣,今日兰荪又发生。
葑菲采时皆有道,权衡分处且无情。
叨陪鸳鹭朝天客,共作门阑出谷莺。
何事感恩偏觉重,忽闻金榜扣柴荆。
【注释】:
桃李:比喻学子。兰荪:指学生。葑菲:杂草,比喻不才之人。权衡:指主考官的公正无私。鸳鹭:指朝廷中官员。门阑:形容官邸门户。金榜:科举考试揭晓名次后张贴的榜文。扣柴荆:叩门请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应试时所作。他通过描写考场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科举考试的看法。
第一句“昔年桃李已滋荣”,意思是说,过去的时候,那些桃李已经长得茂盛,繁荣昌盛了。这里的“桃李”代指学生。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过去的辉煌记忆和感慨。第二句“今日兰荪又发生”,则是说,现在又有新的学子们像兰花一样生长起来。这里的“兰荪”是指新进的学生。这两句话对比了过去与现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暗示了科举制度对于人才选拔的影响。
第三句“葑菲采时皆有道”,意思是说,无论是杂草还是好苗子,都有合适的采摘时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才选拔公正公平的态度。最后一句“权衡分处且无情”,则是说,无论好坏,都有各自的定位,没有偏袒也没有情感。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主考官公正无私的评价。
第四句“叨陪鸳鹭朝天客”,意思是说,我有幸能够成为朝廷官员的客人。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后,得以进入官场的场景。第五句“共作门阑出谷莺”,则是说,我和你就像出谷的黄莺一样共同飞向高高的门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憧憬。
第六句“何事感恩偏觉重”,则是说,为什么感恩之情显得如此沉重呢?这里可能是表达了作者对于科举考试结果的期望和自己的心情的复杂。第七句“忽闻金榜扣柴荆”,则是说,突然听到金榜上传来的消息扣住了柴门的响声。这句话描绘了科举考试揭晓名次后,人们争相前来祝贺的场景。
整首诗通过对比、反衬等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科举制度的看法和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