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沙从鹤印,崖蜜劝人𦾱。
白菌盈枯蘖,黄精满绿筲。
仙因隐居信,禅是净名教。
勿谓江湖永,终浮一大瓟。

【注释】

①“岸沙”二句:岸边沙滩上留下鹤的足迹。“崖蜜”,山间的野花,这里指蜂蜜。“𦾱”(yǎn):“𦾱”通“餍”,满足。这两句说,白菌满枯枝,黄精长绿筐,都是自然界的美好事物。

②“仙因”二句:神仙隐居山林。“净名”,指佛教禅宗。这两句说,神仙隐居山林是信然无疑的事,佛家清净无为的教义也是人所共知的。

③“勿谓”三句:不要认为永远不归,终将漂浮在一个大葫芦中。“大瓟”指葫芦。这两句是诗人对隐居者的一种劝慰和鼓励,希望他们保持清静淡泊的生活情趣,不要因为外界的诱惑而改变初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应袭美之请而作的一首奉和诗。全诗通过对隐居生活和江湖生涯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赞美之情。

首联“岸沙从鹤印,崖蜜劝人𦾱”,描绘了隐居之地的自然美景,岸上的沙地上有鹤的足迹,山间的野花蜂蜜也使人满足。颔联“白菌盈枯蘖,黄精满绿筲”,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自然之美。白菌、黄精等都是生长于枯枝、绿筐中的植物,它们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颈联“仙因隐居信,禅是净名教”,诗人开始转向哲学层面,讨论隐居与修行的关系。他认为,神仙之所以能隐居山林,是因为他们对世事看得透彻,知道一切皆空幻,所以能够超脱尘世的纷扰。至于佛家,其清净无为的教义也是人所共知的,因此修行者也会选择隐居的方式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尾联“勿谓江湖永,终浮一大瓟”,诗人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虽然隐居的生活看似远离尘世喧嚣,但其本质并未改变,仍然需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因此,不要认为永远都能在江湖中逍遥自在,终将有一天会面临选择。

整首诗以隐居生活为主题,通过对隐居生活的具体描绘和深入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世事的看法,认为世事皆是虚幻,唯有隐居才是真实的人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