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先后贤,声容剧河汉。
况兹迈古士,复历苍崖窜。
辰经几十万,邈与灵寿玩。
海岳尚推移,都鄙固芜漫。
羸僧下高阁,独鸟没远岸。
啸初风雨来,吟馀钟呗乱。
如何炼精魄,万祀忽欲半。
宁为断臂忧,肯作秋柏散。
吾闻酆宫内,日月自昏旦。
左右修文郎,纵横洒篇翰。
斯人久冥漠,得不垂慨叹。
庶或有神交,相从重兴赞。
次追和清远道士诗韵
一代先后贤,声容剧河汉。
况兹迈古士,复历苍崖窜。
辰经几十万,邈与灵寿玩。
海岳尚推移,都鄙固芜漫。
羸僧下高阁,独鸟没远岸。
啸初风雨来,吟馀钟呗乱。
如何炼精魄,万祀忽欲半。
宁为断臂忧,肯作秋柏散。
吾闻酆宫内,日月自昏旦。
左右修文郎,纵横洒篇翰。
斯人久冥漠,得不垂慨叹。
庶或有神交,相从重兴赞。
【注释】
《次追和清远道士诗韵》: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与一位道士的交往之后,再次追和其诗而写。全诗以“次追”二字为题,表现出一种对诗人与道士交往后的感慨之情。
“一代先后贤”,第一句起笔不凡,点明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时代背景。“贤”,这里指有才华的人。
“声容剧河汉”,第二句紧承上句而来,进一步展开描绘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景。“声容”即声容之美,“剧”是超过的意思。
“况兹迈古士”,第三句承接“声容剧河汉”,进一步展开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迈古士”,指古代的英雄人物。
“复历苍崖窜”,第四句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复历”是再一次经过的意思,“苍崖”指险峻的山崖,“窜”是流落、流亡的意思。
“辰经几十万”,第五句承接第四句而来,展开描绘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时间之久远。“辰”,这里指时间。
“邈与灵寿玩”,第六句承上启下,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邈”,遥远的意思,“灵寿”代指仙人或长生不老的人,“玩”是玩赏的意思。
“海岳尚推移”,第七句承接上句而来,继续描绘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海岳”指高山大海,“尚”是仍然的意思,“移”是移动的意思。“海岳尚推移”,意谓高山大海尚且可以移动,何况人呢,这里用反问的方式表达出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都鄙固芜漫”,第八句承接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都鄙”指都市和乡村,“固”是本来的意思,“芜漫”指荒芜、杂乱无章。“都鄙固芜漫”,意谓都市和乡村本来都是荒芜、杂乱无章的,然而道士却能在其中逍遥自在,不受世俗之累。
“羸僧下高阁”,第九句承接上句而言,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羸僧”指瘦弱的僧人,“下”是下降到的意思,“高阁”指很高的楼阁。“羸僧下高阁”,意谓瘦弱的僧人竟然能够从高高的楼阁中走下来,这是多么令人惊讶的事情啊。
“独鸟没远岸”,第十句承接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独鸟”指孤单的鸟儿,“没”是落入、沉入的意思,“远岸”指远处的岸边。“独鸟没远岸”,意谓孤单的鸟儿竟然能够沉落到远方的岸边。这是多么令人惊讶的事情啊!
“啸初风雨来”,第十一句承接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啸”是呼啸的意思,“初”是开始的意思,“风雨来”指风雨来临。“啸初风雨来”,意谓呼啸的声音伴随着风雨一起来了。
“吟馀钟呗乱”,第十二句承接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 “吟”是吟诵的意思,“余钟呗”指吟诵完毕的钟声和佛教的念诵声,“乱”是混乱的意思。“吟馀钟呗乱”,意谓吟诵完毕的钟声和佛教的念诵声已经变得混乱不堪了。
“如何炼精魄”,第十三句承接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如何”,即如何能够做到的意思。“炼”,这里指修炼,“精魄”指精神的精华和身体的灵魂。“炼精魄”,意为修炼精神的精华和身体的灵魂。
“万祀忽欲半”,第十四句承接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万祀”,指一万年的历史,“忽欲半”意谓突然想要一半的时间。这里的“半”是指一半的时间,而不是一半的生命。
“宁为断臂忧”,第十五句承接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宁”,即宁愿的意思,“为断壁忧”,意为宁愿因为失去手臂而痛苦不已也不愿意去做。
“肯作秋柏散”,第十六句承接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肯”,即愿意的意思,“作秋柏散”意为像秋天枯萎的柏树一样散尽。这里的“散”是指散落、离散的意思。
“吾闻酆宫内”,第十七句承接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吾闻”,即我听说的意思,“酆宫”,指丰子都,是东汉末年的著名隐士。丰子都生活在深山之中,过着隐居的生活,他与世人断绝往来,只与鹤相伴。《后汉书》记载:丰子都曾说:“我听说天地之间万物都有寿命,人也不例外。我虽然隐居山林,但我并没有忘记世间的一切;我虽然与世隔绝,但我也没有忘却自己的使命。”
“日月自昏旦”,第十八句承接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日月自昏旦”意为太阳和月亮都是从早晨到晚上不停地运行着的。
“左右修文郎”,第十九句承接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左右”,指周围,“修文郎”,指文才出众的人。这里的“修文郎”指的是那些擅长写作文章的文人。
“纵横洒篇翰”,第二十句承接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纵横”,指任意施展自如的意思,“洒篇翰”指随意挥洒笔墨书写文字。这里的“洒篇翰”指的是随手写下的文章。
“斯人久冥漠”,第二十一句承接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斯人”,这里指那位道士,“冥漠”,意谓沉默寡言、不与人交流的样子。这里的“冥漠”并不是真的不说话或者不交流,而是形容这位道士的性格特点,他善于沉默,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得不垂慨叹”,第二十二句承接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得不”,就是能否得到的意思,“垂慨叹”,意谓是否会感到悲伤叹息。这里的“垂慨叹”并不是真的感到悲伤叹息,而是一种假设性的表达方式,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这种交往可能无法实现的担忧和期待。
“庶或有神交”,第二十三句承接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庶有”,就是希望存在的意思,“神交”意谓神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里的“神交”并不是真正的神之间的交流,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诗人在这里用这个词来表达对于这种交往的期待和希望。
“相从重兴赞”:第二十四句承接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诗人与道士交往的情况。“相从”,即一起相处的意思,“重兴赞”,意为重新兴起并加以赞美。这里的“重兴赞”并不是真的要重新振兴道教事业,而是指在这种交往中重新激发对道教的兴趣和热情。这里的“重兴赞”更像是对这次交往的一种总结和展望,诗人希望能够通过这种交往,使得人们对道教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