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池收赪鳞,疏疏置云屿。
还同汗漫游,遂以江湖处。
如非一神守,潜被蛟龙主。
蛟龙若无道,跛鳖亦可御。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诗人在池上收鳞时的情景;中间两句写诗人游山时的感受;后两句借蛟龙比喻人。首句“凿池”“收鳞”是动作描写,“赪鳞”即鱼鳞,这里指鱼。次句用典,“云屿”指高峻的山峰。三、四句用典,“汗漫游”即“汗游”,指泛舟游湖。这两句是说,我像屈原一样,在江边游玩时,又回到江湖中去了。五、六句是说,如不是一神所守,潜藏的蛟龙也会被龙王管束的。末句用典,“跛鳖”“御”是《庄子》中的典故。《庄子·外篇·杂篇·秋水》记载:河伯见海神,海神告诉河伯,他之所以能自由自在地遨游,是因为有百川给他供食物和水,有百兽给他赶路。所以,即使是跛脚的鳖,也可以由它来驾驭。

【答案】

译文:

我在池塘里捕鱼时,只见那些红色的鱼儿纷纷逃向水中最深的地方去了。我站在岸边,把那些被捕获的鱼一条条地放在船舱里,然后把它们放到船上去,准备运回家乡,让家人品尝。这时,我不禁想起屈原,他曾经在汨罗江边,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吟出了“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的诗句。而我现在也正像屈原一样,在江边游玩时,又回到江湖中去了。如果我不是被一个神灵看管着的话,那些潜藏在深潭里的龙蛇,也一定会受到龙王的管束。即使是跛脚的鳖,也可以由它来驾驭。赏析:

这首诗通过作者在池上捕捞赤鳞鱼时所发出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感叹以及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池上收鳞时的情景。诗人在池中捕鱼时,只见那些红色的鱼儿纷纷逃向水中最深的地方去了。这大概是因为阳光照射的缘故吧。他站在岸边,把那些被捕获的鱼一条条地放在船舱里,然后把它们放到船上去,准备运回家乡,让家人品尝。这时,他不禁想起屈原,他曾经在汨罗江边,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吟出了“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的诗句。而我现在也正像屈原一样,在江边游玩时,又回到江湖中去了。这里,诗人以屈原自比,既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不满的情绪,也表现了他在政治黑暗的现实面前感到无可奈何的心情。

诗的后两句写诗人游山时的感受。如不是一神所守,潜藏的蛟龙也会被龙王管束的。末句用典,“跛鳖”“御”是《庄子》中的典故。《庄子·外篇·杂篇·秋水》记载:河伯见海神,海神告诉河伯,他之所以能自由自在地遨游,是因为有百川给他供食物和水,有百兽给他赶路。所以,即使是跛脚的鳖,也可以由它来驾驭。

从这首诗来看, 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十分强烈, 但他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 而是通过对渔具、捕捞等具体事物的描绘来曲折地表达出来, 这种写法, 使诗的内容更具有含蓄性和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