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曾共转,秦云自舒卷。
古来争雄图,到此多不返。
野狖穴孤坟,农人耕废苑。
川长波又逝,日与岁俱晚。
夜入咸阳中,悲吞不能饭。
【注释】
经咸阳北原:经过咸阳的北原。
秦山曾共转:曾经一起转动过。
秦云自舒卷:秦地的云彩,自然舒卷自如。
古来争雄图,到此多不返:自古以来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到这里都很少返回。
野狖穴孤坟:野猿猴住在孤独的坟墓里。
农人耕废苑:农夫在废弃的苑囿里耕作。
川长波又逝:长江水流不断逝去。
日与岁俱晚:太阳和岁月一同消逝。
夜入咸阳中:晚上进入咸阳城中。
悲吞不能饭:悲痛得连饭都吃不下。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古风·其五十四》中的名篇。诗人站在咸阳北原上,面对苍茫大地,感慨万千,抒发了对历史兴亡、人生短暂、功业无成的无限惆怅。此诗写景寓情,以景衬情,情景相映,浑然一体,堪称咏史抒怀诗的杰作。
首联“经咸阳北原”,“咸阳”即秦都咸阳。这里点明所经之地是咸阳北原,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也交代了游历的地点。“曾共转”,意谓秦时此地曾有巨大的变迁,昔日的宫殿已不复存在,只有滚滚黄沙,见证着历史的沧桑。“秦山”指华山,“舒卷”喻风云变幻。“秦云自舒卷”一句,既写秦时的云气,也暗含世事多变之意。这一句是全诗的发端,为后文作铺垫。
颔联“古来争雄图,到此多不返”,感叹古今多少英雄豪杰,都在这里化为尘土。这一联承前启后,由眼前的景色引出对历史的遐想,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兴替的深沉感慨。
颈联“野狖穴孤坟,农人耕废苑”,写荒废的景象。“野猿”两句用典,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及至始皇……乃令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里的“野猿”指代秦军,而“孤坟”则指秦始皇陵寝。“孤坟”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陵墓的荒凉寂寞,暗示了秦始皇生前的奢靡荒淫和身后的凄凉。“废苑”指的是已被废弃的宫苑。这两句通过对秦朝陵墓和宫殿被荒废景象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上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辉煌业绩的由衷敬佩以及对他所建立的秦帝国灭亡的惋惜之情。
尾联“川长波又逝,日与岁俱晚”和“夜入咸阳中,悲吞不能饭”紧承颈联而来,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悲哀。“川长波又逝”比喻时光如同奔腾不息的江河水一般,永不停歇。“日与岁俱晚”则是说日月如梭,光阴荏苒。“夜入咸阳中”一句,则将诗人带入了长安城,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悲哀。最后一句“悲吞不能饭”,则是直接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悲伤。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咸阳北原上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