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在我抱,送君登远道。
稚子今已行,念君上边城。
蓬根既无定,蓬子焉用生。
但见请防胡,不闻言罢兵。
及老能得归,少者还长征。
【注释】
稚子:小儿。我抱:我抱着小孩。登远道:登上远方的道路。
蓬根:指蓬草的茎,比喻无根之木。焉用生:哪里需要活着。
请防胡:请派防胡的人去抵御匈奴。不闻言罢兵:听说要停止战争就罢了。
老能得归:年老后得以回家。少者还长征:年轻人又继续行军打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征妇怨夫之作,通过描写妻子对远出征战的丈夫的思念和担忧,来反映当时战乱时期妇女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稚子在我抱,送君登远道”,写妻子在丈夫离家的时候,抱着孩子送到门外,目送着丈夫远行,这是一幅充满温情的画面。然而,这温馨的画面很快被打破,因为丈夫已经踏上征途,开始远离家乡。
颔联“稚子今已行,念君上边城”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情景。此时,妻子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因为丈夫已经离开了她和孩子,而自己却留在了家中。她担心丈夫在外会遭受危险,甚至可能牺牲。这种担忧和不安,正是征妇对丈夫的深深爱意和责任感的表现。
颈联“蓬根既无定,蓬子焉用生”,则是对战争的强烈谴责。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战争比作无根之木,暗示了战争的无常和残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反感,以及对和平生活的追求。
尾联“但见请防胡,不闻言罢兵”,则直接反映了诗人的心声。他希望朝廷能够派出防胡之人,以保卫国家的安宁;同时,也希望听到停止战争的消息,不再继续发动战争。这两句诗既是对战争的控诉,也是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妻子内心的刻画,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安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