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辽水迥,北近单于台。
戎衣挂宝剑,玉箸衔金杯。
红烛暗将灭,翠蛾终不开。

【注释】

辽水:即辽河。单于台:指匈奴王庭所在地,在今蒙古国的杭爱山南麓。戎衣:战袍。玉箸:指筷子。金杯:盛酒的器具,这里泛指酒杯。红烛:代指烛光。翠蛾:指女子眉毛。

【赏析】

此诗写征人夜宿边关时所见所感,抒发了戍边将士对战争和家国之情的复杂感受。首句“东征辽水迥”,写出了征人远征的目的地是遥远的辽水之畔,暗示征人远在异地,远离家乡;“北近单于台”,则写出征人已到达边关,面对的是敌对方——匈奴单于。这两句一前一后,构成时间上的跨度。“戎衣挂宝剑”一句,既写了战士身上的戎装,也隐含了征人的征战使命;“玉箸衔金杯”,既写出了战士们饮酒的情景,也隐喻了他们思念故土、思念亲人的心情。“红烛暗将灭,翠蛾终不开”,这句诗用典,暗含征人思乡之情。红烛本为照明之物,但当其将要熄灭时,却无法点燃它,象征着征人们无法再为家人点燃蜡烛。翠蛾,指代女子的眉毛,而女子的眉头始终紧锁着,象征着征人们思念亲人的痛苦。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家国的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