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气微白,寒鸟急高翔。
吾亦自兹去,北山归草堂。
仲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
萧萧过颍上,昽昽辨少阳。
川冰生积雪,野火出枯桑。
独往路难尽,穷阴人易伤。
伤此无衣客,如何蒙雪霜。

【注释】

东林:山名。在今安徽省潜山县西北。气微白:《文选·陆机<赴东海道中都经过交址山>诗序》:“气薄云天,寒鸟飞绝。”

吾亦自兹去:我也要从这里离去。北山归草堂:回到家乡的草堂。仲冬正三五:冬至时正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月遥相望:太阳和月亮相互照耀。

萧萧过颍上:形容风声凄切。昽昽辨少阳:形容天气寒冷。

川冰生积雪,野火出枯桑:河面上结了冰,雪下得很大,田野里大火燃烧,把枯桑烧成了灰。

【译文】

东林山的雾气已经消散,寒鸟急急忙忙地高飞远走。

我也要从这儿离开这里,回到北方的故乡草堂。

冬至的时候正好是农历正月十五,太阳和月亮相互照耀。

风吹得声音凄切,仿佛从颖上经过。

天色昏暗,大地一片苍茫,太阳和月亮难以分辨。

河水结成了冰,大雪飘落,枯桑被火焚烧。

我独自行走在这漫漫旅途之中,困难重重。

穷冬的天气使人容易生病,我多么想蒙上一层厚厚的雪花啊!

【赏析】

《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居乡居后所作。诗人早年曾因事贬谪至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晚年又因事罢官,退居乡间。这首诗就是他晚年隐居时期的作品。

“东林气微白,寒鸟急高翔”二句,写日出时的景色。东林山在今安徽潜山县西南,为皖南名山之一。此句描写了清晨日出的壮丽景色。诗人以“气微白”形容晨雾弥漫;以“寒鸟”,比喻初升的太阳。这两句既写了景物,又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诗人看到东林山上的雾气渐渐散尽,看到天空中的太阳逐渐升高,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激动。这种心情与诗人当时的处境和感受是相符合的。

“吾亦自兹去,北山归草堂。”两句写诗人决定从东林山回故乡草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在东林山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现在又要离开这里返回故乡。这种离别之情,使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思念。

“仲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两句写诗人在冬至时看到的景象。冬至是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阳历12月21-23日之间发生。此时白天最短、黑夜最长、阳光斜射、地面阳气回升、阴气下降、万物进入休眠状态、自然界阴气盛极、阳气衰微。而太阳则运行到最靠近黄经零度,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立冬”。这两句写诗人在冬至这一天看到的景象:太阳和月亮相互照耀着,形成了一种美丽的景象。这种景象让诗人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激动。

“萧萧过颍上,昽昽辨少阳。”两句写诗人在颍上看到的景色。颍上县位于安徽省阜阳市东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这两句写诗人在颍上看到的景色:风吹得声音凄切,仿佛从颍上经过。这种声音让人感到凄凉和孤独。而太阳和月亮难以分辨,也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川冰生积雪,野火出枯桑。”两句写诗人在田间看到的景色。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河面上结了冰,雪下得很大;田野里大火燃烧,把枯桑烧成了灰。这种景色让人感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最后两句“独往路难尽,穷阴人易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痛苦。这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走在漫长的道路上,感到前途渺茫、心情沉重。而冬天的气候恶劣、环境艰难,更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低落、痛苦不堪。

这首诗通过描述东林山的景色、诗人的内心感受以及他在田间看到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