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彼岸人,一径谢微尘。
见相即非相,观身岂是身。
空门性未灭,旧里化犹新。
谩指堂中影,谁言影似真。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超然彼岸人,一径谢微尘。
注释: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世俗纷扰、达到心灵自由境界的向往。“超然”意为超越世俗,达到某种精神层面的高度;“彼岸”通常指佛教中的“西天”,是修行者向往的极乐世界。“一径谢微尘”意味着在通往心灵的旅途中,摒弃了世俗的繁杂与尘埃,只留下最纯净的心路。
第2句:见相即非相,观身岂是身。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现象,我们会发现它们并非固定不变。“见相即非相”意指看到的现象并不等同于事物的本质。而“观身岂是身”则是指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身体,我们也不能全面地了解真正的自我,因为自我认知是有限的。
第3句:空门性未灭,旧里化犹新。
注释:此句揭示了禅宗的核心教义——心性本无垢,佛性常住。即便在看似破旧或遗忘的情境中(“旧里”暗示着过去或陈旧),佛教的教义和智慧依然保持着活力和新鲜感。这反映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
第4句:谩指堂中影,谁言影似真。
注释:这句诗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当我们凝视佛像或其他象征性的物体时,我们是将这些影子视为真实的存在,还是仅仅看到了它们的影像?这里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与幻象之间界限的思考。
译文
题径山大觉禅师影堂
超然于世外之人,独行于一条无尘的小径上。
看见的相即是相,观照的身体又何尝不是身体?
空门的真理未曾消逝,旧时的修行依旧焕发新生。
徒手指向堂中的影子,又有谁能说它像真的一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禅理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认识自我以及理解世界本质的探索。每一联都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反问,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同时,诗歌的韵律和结构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使得整首诗既具哲理性又富有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