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注释】

和答弟志:和:回答。弟志:指弟志向,指弟弟的志向。渔父:即“渔夫”。

乐是风波钓是闲:乐是:快乐,安逸;风波:比喻生活的艰难险恶。钓是:钓鱼,比喻隐居。

草堂松径已胜攀:草堂:杜甫在成都所建造的草堂别墅。松径:松树间的小路。已胜攀:胜过攀爬。

太湖:在江苏省北部、长江下游南岸。洞庭山:在湖南省岳阳市。

狂风浪起且须还:狂风:大风。浪起:风卷巨浪。还:返回。

【赏析】

此诗是杜甫晚年在成都所作,时年八十六岁。他与弟聿之(字子美)同为唐代著名诗人,世称“李杜”,并称“大江两郎”、“李张”等。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忧国忧民,其诗作多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生活苦难,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的现实性。这首七律,前半部分写诗人与弟弟志向不同,后半部分写自己虽居湖山胜地仍心系天下苍生,体现了杜甫的爱国情怀。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意思是说,生活在动乱的时代之中,我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闲适,而远离世俗纷扰的草堂,松径小路也足以让我欣赏和留恋。这里的“草堂”,指的是杜甫在成都所建造的草堂别墅。

第三句:“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意思是说,太湖波涛汹涌的水面上,洞庭山巍峨壮观,狂风暴雨即将来临,我还是得回到那动荡不安的世界中。这里,诗人用太湖和洞庭山上的风浪来比喻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形势,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动荡世界的担忧。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深沉,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个人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矛盾和挣扎,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