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惜颜色,恐逐芳菲歇。
日暮出画堂,下阶拜新月。
拜月如有词,傍人那得知。
归来投玉枕,始觉泪痕垂。
【注释】
佳人:这里指卢夫人。惜颜色:珍惜自己的容颜和美貌。恐逐芳菲歇:担心自己的青春像花儿一样凋谢。
芳菲:美好的花朵,这里指美丽的女子。歇:停止,衰败。
画堂:雕饰华美的厅堂。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即傍晚。
新月:初升的月亮。拜:敬礼。傍人:旁人。那得知:谁知道。
投玉枕:投宿在玉枕(古代妇女睡觉时用来垫头的玉制枕头)上。始觉:才知道。泪痕垂:泪水沾湿了枕头。
【译文】
美人爱惜自己的容颜,担心青春会像花朵一样凋谢。
傍晚时分离开雕饰华美的厅堂,下阶头向新月行拜礼。
行拜月之礼好像有什么话要说,旁人哪能知道?
归家后投宿在玉枕上,才知道泪水把枕头都湿透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赠卢夫人”为题,借咏卢夫人之美,抒发自己对卢夫人的喜爱之情。全诗四句,每句七字。
首句“佳人惜颜色”,起笔不凡。“佳人”指卢夫人,“惜颜色”则写其爱美之心,“恐逐芳菲歇”则写其爱美而又怕美色不常。“芳菲”二字点明季节是春天,正是万物生发之时,所以“恐逐”二字便有“及时行乐”之意。此二句从卢夫人的惜美心理入手,为下文作铺垫。
次句“日暮出画堂”,“日暮”点明时间是傍晚,“出画堂”则表明卢夫人是在傍晚时分离开了雕饰华美的厅堂。“画堂”与“日暮”相映衬,既写出了卢夫人的美丽,又表现了她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三、四两句进一步刻画卢夫人的惜美之心:“拜月如有词”,似乎卢夫人在行拜月之礼时,心中暗有所思;“傍人那得知”,却说明旁人无从知道她的心思。这一句既表达了卢夫人的内心世界,又写出了她在外人面前的矜持。
末二句写卢夫人归寝后的情景:“归来投玉枕,始觉泪痕垂。”卢夫人归寝后,投枕而眠,才觉得枕头上已经湿透了。这一句既描绘了卢夫人的美丽,又表现了她内心的伤感。
这首诗采用拟人的手法,将卢夫人比作花中仙子,既突出了其美丽,又表现了她惜美如金的心理。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