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公举鹏翼,悬飞摩海雾。
志康天地屯,适与云雷遇。
兴丧一言决,安危万心注。
大勋书王府,舛命沦江路。
势倾北夏门,哀靡东平树。
五君咏五首 魏齐公元忠代公举鹏翼,悬飞摩海雾。
志康天地屯,适与云雷遇。
兴丧一言决,安危万心注。
大勋书王府,舛命沦江路。
势倾北夏门,哀靡东平树。
注释:
- 代公举鹏翼:代公指的是魏晋时期的权臣司马师(字子师),他曾经举荐过司马昭的兄长司马昭(字无君)。这里的“鹏翼”比喻司马昭的强大和远大的志向。
- 悬飞摩海雾:形容司马昭的气势如同飞翔的鹏鸟,冲破了弥漫的海雾。
- 志康天地屯:表达了司马昭立志要统一天下的决心。这里的“康”是安定的意思,“屯”是聚集、积聚的意思。
- 适与云雷遇:正好遇到了如云雷般强大的势力。
- 兴丧一言决:在国家兴亡的关键时刻,只需要一句话就能决定胜负。
- 安危万心注:国家的安危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 大勋书王府:留下了巨大的功勋在王室内,成为后人传颂的典范。
- 舛命沦江路:命运多舛,最终落难于长江边。
- 势倾北夏门:势力强大到足以影响北方的大门。
- 哀靡东平树:哀悼那些被摧毁的东平的树木,暗指东晋灭亡后,北方的土地荒芜,民不聊生。
赏析:
这首诗是魏晋时期著名权臣司马师的《五君咏》中的第二首。司马师,字子师,是司马昭的哥哥,他在晋朝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司马氏家族崛起的关键人物。这首诗通过对五位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他们的英勇、智慧和忠诚。
第一句“代公举鹏翼,悬飞摩海雾”,描绘了司马昭的雄才大略和他如同鹏鸟展翅高飞的形象,冲破了弥漫的海雾,象征着他的势力如同海雾一样难以阻挡。这里的“鹏翼”既是一种比喻,也是对司马昭英勇果敢性格的高度赞扬。
第二句“志康天地屯,适与云雷遇”,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雄心壮志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这里的“志康天地屯”意味着他的志向宏伟,能够聚集天地之力,而“适与云雷遇”则是说这样的力量一旦遇到合适的时机就会爆发出来。这两句诗赞美了他能够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
第三句“兴丧一言决,安危万心注”,则是对他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果断决策的能力的肯定。这里的“兴丧”指的是国家的重大决策,“安危万心注”则是指这些决策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体现了他的智慧和魄力。
接下来四句诗继续赞美他的功绩和人格魅力。第四句“大勋书王府”,表明他的功勋卓著,成为了王室内的重要成员。第五句“舛命沦江路”,则反映了他的命运多舛,最终未能善终。然而,即使在困境中,他依然保持着高贵的品质和尊严。
最后两句“势倾北夏门,哀靡东平树”则从政治角度出发,描述了他虽然权势滔天,但却未能长久维持。他的死亡标志着一种力量的消失,同时也让北方的大门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这棵代表着繁荣的东平树也被毁,意味着曾经的繁华不再,人民陷入了苦难之中。
这首诗通过对比赞美和批评两种不同的观点,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它既有对英雄人物的歌颂,也有对悲剧命运的感慨,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