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灰飞玉琯,汤井驻金舆。
既得方明相,还寻大隗居。
悬泉珠贯下,列帐锦屏舒。
骑远林逾密,笳繁谷自虚。
门旗堑复磴,殿幕裹通渠。
舞凤迎公主,雕龙赋婕妤。
地幽天赏洽,酒乐御筵初。
菲才叨侍从,连藻愧应徐。
【注释】:
扈从:随从。幸:到某地。韦嗣立(729—804):唐代宰相,唐宗室。汤井:在今陕西临潼东南,是唐高宗时所开凿的温泉,以水质甘美著称,为长安名泉。“驻金舆”谓车驾驻汤井。相:宰相。方明:指张良。大隗:指陈平。《史记·留侯世家》:“秦之灭,陈涉起,而项羽并天下,而汉王创。究其本,计其极则何也?曰:义帝之背,鸿门之盟,项羽之过也。高材疾足者宁能尽反乎!多诈逆人,不如少正卯。当此之时,天运混壹,后生不遂,乘传归假,诸侯更起,天下未有所定。建负海之国,连衡群桀,辨士微谋,破纵飞说,世揆未尝不至也。”《汉书·艺文志》载有《陈丞相平》、《陆贾集》等书。《艺文类聚》卷四引《汉书音义》,陆贾著有《新语》,但未见流传。“还寻”犹言追寻。大隗:指陈平。《史记·陈丞相世家》载:“秦朝亡,陈涉自立为将军,周章西还而项梁北度淮河,又东还而彭越进兵燕代。项梁自顾不能出关而使沛公西略地入秦。于是羽乃立楚怀王孙心为义帝,而封项羽为鲁公,皆属梁王。及田荣、田横叛,羽怒而杀田荣、田横于即墨。”
悬泉:瀑布。《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文帝时,冯唐请拜魏尚为将,文帝说:“夫魏尚为上将,天子且欲与之剑,而君乃欲困之邪!”冯唐说:“夫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陛下用刀择吏如烹鲜鱼,些小遗,不得矣。”(《史记》本纪》)列帐:指帐幕。《史记·高祖本纪》:“始皇出游会稽,大风晦冥,雨下,上问博士曰:‘雨何如?’博士对曰:‘上无常处其所而人民罢敝,故忧愁悲思。’”《汉书·东方朔传》:“朔常御食太后食不甘味,朔因进说曰:‘方今宫妇空洞,不敢共饮食,乐盘游,以观大臣而已。’”锦屏:指帷幔。《史记·李斯列传》:“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马之头而麾之,曰:‘孰敢不从令者斩!’”骑远:指远行。林:树林。《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伐胡扬天子雄风,相如因奏《子虚》之赋。”“笳”即胡笳。
【赏析】:这首诗写汉武帝巡狩时的情景。首联点出汉武帝巡狩之事;颔联赞美张良、陈平辅佐汉朝建立功业;颈联写汉武帝巡视时的盛况;尾联描写了汉武帝宴享群臣的欢乐场面。
这是一首咏汉武帝巡狩的诗。首联点出汉武帝巡狩之事。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封建统治,曾多次巡狩,以示武功和声威。《史记·孝武本纪》载:武帝元封年间(前110年),“三月,上行自临博具山,祠后土……秋,行幸雍,祠五畤……”《汉书·武帝纪》亦载:“元鼎五年春二月辛卯,上行自临洮还,幸长杨宫;三月,复幸雍,祠后土祠五畤”;“元封元年春二月丁酉,上行自雍还至甘泉,礼后土祠黄帝”。可见巡狩之事不止一次两次。“寒灰飞玉琯”,指寒灰飞扬于玉琯之间;“汤井驻金舆”,指皇帝的车驾停在温泉之侧。《汉书·武帝纪》记:“元鼎四年春二月乙卯,初置太学,广招天下有司子弟。”《汉书·地理志》载:“临洮县有龙祠。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夏六月甲辰,彗星出东方。七月,有星孛于西北。冬十月,日南至……太始三年(前94年)四月,有星孛于东南。五月,有星孛于西南。六月,有星孛于西北。”这些记载表明汉武帝曾到临洮巡视过。
“既得方明相”,指得到辅佐的贤臣张良。张良是刘邦的谋士。《史记·留侯世家》:“韩太子郑成上书,告赵王如意反。燕王卢绾反”。张良与黄石公授韩信兵法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信、张良往从。太公望东出关,遇老人于径中。”又《陈丞相世家》:“秦末有豪侠客朱家者,其父以杀人避仇,隐于山东钜野。朱家少年时尝杀人,与其老母匿大泽中,欧击伤巨人,吏求捕之急,乃详狂大泽中以避之。”又《陆贾传》:“陆贾者,楚人也。家贫落魄。年十八而好书。家贫无书读,乃从人假借传阅,无所不观。尝闲步庭中,从小儿买鸡矢来,仰视天良久曰:‘吾欲渡江南兮云可托,吾与儿童期于天涯’”。又《艺文类聚》卷四引《汉书音义》,陆贾著有《新语》,但未见流传。《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陈丞相召朱家,置酒贺之。坐中皆伏而饮,有一人独 Rise 起,历阶而上曰:“亡秦者胡也!”坐中惊愕失色。坐者知是剧秦徒,终莫敢发言。丞相召让之曰:“公独不愧于三王、五霸邪?”曰:“然。”使人取御史印绶佩诸其身。曰:“从此弃弗复用矣。”于是遂去焉。
“还寻大隗居”,“大隗”指陈平。《史记·陈丞相世家》:“秦亡,陈涉起,项梁立楚之后,而羽遂称霸。天下未集而诸侯皆强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乃遣大将求关于天下,而羽乃发兵击汉。汉使项王于鸿门。亚父欲害项王。项王夫人吕氏曰:‘不可。‘覆军杀将不知其数,拔旗获城不知其数,大功未集而散亡甚多。此其所以殆也。且今天下裂而为三,曹氏已据有梁地,挟天子而令诸侯。然吾尝数败于陈下,何哉?吾不用蒯通之言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待天下之变,几而不一也。’”(《史记》本纪》)又《汉书·艺文志》载:《平津侯主父列传》曰:“主父偃者,齐诸生也。家贫无产业,常叹说:“我虽贫,非布衣之士也。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可谓不以富贵处民哉!”于是乃吹律调瑟,歌合律,自造五音之术,闻者皆笑其迂诞。”(《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下面几句写汉武帝巡狩时的情景。《史记·孝武本纪》:“三月丙午晦,日正北衔合朔”。《汉书·武帝纪》:“秋七月壬午朔”。“八月乙亥朔”。“九月甲戌朔”。“十月乙未朔”。“十一月甲戌朔”、“十二月甲子朔”。据此可知巡狩之行始于九月。《史记·匈奴传》:“汉元狩四年春正月……冬十月乙巳晦”,据此可知巡狩之行终于冬十月。“骑远林逾密”,指汉武帝巡狩时车驾行进在林莽之中。“笳繁谷自虚”,指汉武帝巡狩时军队行经之地箫笛之声不绝于耳。
“门旗堑复磴”,“复磴”,指台阶。《汉书·郊祀歌》:“登降级复道。”门旗:指宫门两侧的旗幡。《汉书史补》:“汉宫门左右两幢曰门旗,盖古之旌表也。”又《汉书注》引应劭曰:“门左右树两竿曰旌,竿上施画珠玉为饰。车驾出入辄移徙之。”又《汉书·礼仪志》:汉武帝时祭祀天地社稷山川四方百物之神皆设牲币,陈列俎豆。《汉官仪》:“武帝祭后土,设俎豆,百官侍祠。”
“殿帷幄”“帏幄”,指帷帐或帷幕。“藻绘”,指彩饰。《史记·外戚世家》:“卫子夫字子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