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月调金阙,朝暾对玉盘。
争驰群鸟散,斗伎百花团。
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
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

晓月调金阙,朝暾对玉盘。

争驰群鸟散,斗伎百花团。

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

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

【解析】
本诗是唐代文学家张说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描写东都的盛况,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1. 晓月调金阙:这句诗描绘了清晨月光照耀下的皇宫景象。晓月指的是早晨的月亮,它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此时的太阳尚未升起,但阳光已经柔和地照射在大地上。“调”在这里有修饰、点缀之意,意味着月光在天空中被巧妙地利用,以增加宫殿的光辉和美丽。金阙指的是华丽的宫殿,这里特指皇帝居住的宫室。
  2. 朝暾对玉盘:这句话描绘了朝阳初升时的美景。朝暾指的是初升的太阳,它的光线温暖而明亮。“玉盘”则是指精美的盘子,这里可能暗喻日出的景色如同玉盘中的珍宝一样珍贵和美丽。
  3. 争驰群鸟散:这句诗表现了鸟儿们争相飞起的情景。这里使用了“争驰”来形容鸟儿们在天空中竞相飞翔,而“散”则表明它们纷纷离开原先栖息的地方,可能是因为被晨光所吸引或是其他原因。这里的“群鸟”可能指的是各种鸟类,它们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开始忙碌起来,寻找食物或迁徙。
  4. 斗伎百花团:这句诗描绘了百花盛开的景象。“斗伎”指的是各展其技,这里可能是形容各种花卉相互竞艳,各自展示自己的魅力。“百花团”则形象地描绘了花团锦簇、色彩斑斓的画面。这里的“团”可能指的是花朵紧密排列的样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和谐与美感。
  5. 遇圣知幸: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遇到明君的喜悦之情。“遇圣知幸”中的“圣”指的是明君,即英明的君主;“知幸”则表示诗人感到幸运能够遇见这样的君主。这里的“遇圣”不仅是对君主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向往。
  6. 承恩物自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恩宠带来的内心喜悦。“承恩”指的是得到君主的宠爱或恩惠;“物自欢”则表明这种待遇使得诗人本身感到快乐。这里的“物自欢”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感,不仅仅是外在的享受,更是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认同。
  7. 洛桥将举烛:这句诗描绘了夜晚举行宴会的场景。“洛桥”可能指的是洛阳的桥梁,也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代称;“将举烛”则表明即将点燃蜡烛,进行庆祝活动。这里的“举烛”象征着光明和希望,暗示着在宴会上人们将会度过一个充满欢笑和祝福的夜晚。
  8. 醉舞拂归鞍:这句诗展现了诗人醉酒后的欢乐场面。“醉舞”描述了诗人在饮酒作乐时放怀畅饮的情景;“拂归鞍”则描绘了诗人摇摇晃晃地走回家时的情景。这里的“醉舞”、“拂归鞍”都是夸张手法,用以表达诗人在宴会上的快乐和无忧无虑的心情。

张说的《东都酺宴四首》以其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唐朝东都洛阳盛大的宴会场景。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昌盛,还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诗歌的深入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能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艺术魅力和创造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