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地缯纱纹样新,远封来寄学曹人。
便令裁制为时服,顿觉光荣上病身。
应念此官同弃置,独能相贺更殷勤。
三千里外无由见,海上东风又一春。

越地缯纱纹样新,远封来寄学曹人。

便令裁制为时服,顿觉光荣上病身。

应念此官同弃置,独能相贺更殷勤。

三千里外无由见,海上东风又一春。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越地缯纱纹样新:“越地缯纱”指的是产自古代越国(今浙江省一带)的一种丝绸制品,通常质地轻薄、色彩丰富。“纹样新”则意味着这种丝绸的纹理图案设计具有新颖感,可能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新样式或创新工艺。

  2. 远封来寄学曹人:“封”在这里指信件,“寄”是发送的意思;“学曹人”可能是书信的收件人所在地的人称,这里代指收信者所在的学术环境或者职位。这句话表达了元尚书将书信寄给了作者,且寄件者在学术或官场地位较高。

  3. 便令裁制为时服:“便令”意为立即下令,“裁制”是指制作或裁剪,“时服”指的是当时的服装,这可能意味着元尚书要求作者根据某种特定时尚或官方要求来制作新的衣物。

  4. 顿觉光荣上病身:这里的“光荣”可能是指衣物上的装饰或者颜色带来的荣誉感,而“上病身”则是一种比喻,意指因为穿着这样华丽的衣物而感到身体不适或负担。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这种华丽服饰的微妙感受,既有欣赏也有顾虑。

  5. 应念此官同弃置:这里“念”是思考,“弃置”即放置不用,可能意味着元尚书的官职已经被废弃或不再被重视。

  6. 独能相贺更殷勤:这里的“贺”可能指的是祝贺或庆贺之意,“能”表示能够做到,“独能”强调了作者的独立行为,“相贺”则是相互之间的祝福,而“更殷勤”表明作者不仅完成了任务还表现得更为热情。

  7. 三千里外无由见:这句话表达了距离之遥远使得作者难以亲自与元尚书见面。

  8. 海上东风又一春:这里的“海”指大海,“上”可能是指春天的来临,“东风”通常指的是春季常见的温暖风,“又一春”表示这是一次新的春天到来。整句话传达了一种期盼和希望的情感,即使相隔遥远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古代人际交往画面。诗中既有对远方来信的感激之情,也有对当前困境的思考与忧虑。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春风和大海,诗人巧妙地将季节变化与人物情感联系起来,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