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注释】

1.野老歌:即《山中》诗,写农家生活困苦。

2.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3.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4.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5.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赏析】

这是首描写农村生活的民谣体诗。全诗通过“老农家”的自述,揭露了官府对农民的剥削和压榨,歌颂了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起笔便点明了诗人所描绘的是一个山乡农夫的生活场景,一个穷苦的老农,住在山里,耕着三四亩薄田,过着清苦的生活。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但正是这种平淡,才让人感到了诗人笔下这位山乡农夫的艰难生活。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这两句紧承前文,揭示了官府对农民的盘剥。由于税赋沉重,加上官吏们横征暴敛,导致农民的田地荒芜,庄稼无法生长,甚至被迫将粮食送到官仓去换取微薄的俸禄,最后只能化作一堆堆的泥土。这两句诗不仅揭露了官府对农民的残酷压迫,更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同情。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这两句诗则转入了另一个场景。随着年关将近,农民们结束了一年的辛勤劳作,回到空荡荡的屋子里准备过年。然而此时家中却只剩下他们和孩子相依为命,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带着孩子上山去摘橡子。这两句诗虽然描绘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但却透露出农民们坚韧不拔的生存意志。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最后一句则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升华。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农民的艰辛与商人的富足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西江边的商人因为手中拥有大量珠宝,而能养得起狗来吃肉。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叹世事无常、人生百态,更让人对农民的悲惨遭遇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整首诗以一位老农的视角,通过对其艰辛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它以朴素的语言、真实的情景,成功地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