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本燕赵人,秉心愚且直。
群籍备所见,孤贞每自饬。
徇禄期代耕,受任亦量力。
幸逢休明时,朝野两荐推。
一朝趋金门,十载奉瑶墀。
入掌迁固笔,出参枚马词。
吏部既三践,中书亦五期。
进无负鼎说,退惭补衮诗。
常恐婴悔吝,不得少酬私。
嗷嗷路傍子,纳谤纷无已。
上动明主疑,下贻大臣耻。
毫发顾无累,冰壶邈自持。
天道何期平,幽冤终见明。
始佐庐陵郡,寻牧襄阳城。
彤帏荷新宠,朱黻蒙旧荣。
力薄惭任重,恩深知命轻。
饬徒留前路,行子悲且慕。
犹闻长乐钟,尚辨青门树。
慈亲不忍诀,昆弟默相顾。
去去勿重陈,川长日云暮。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时期的诗人杜甫。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景龙二年余自门下平章事削阶授江州员外司马寻拜襄州刺史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
余本燕赵人,秉心愚且直。
群籍备所见,孤贞每自饬。
徇禄期代耕,受任亦量力。
幸逢休明时,朝野两荐推。
一朝趋金门,十载奉瑶墀。
入掌迁固笔,出参枚马词。
吏部既三践,中书亦五期。
进无负鼎说,退惭补衮诗。
常恐婴悔吝,不得少酬私。
嗷嗷路傍子,纳谤纷无已。
上动明主疑,下贻大臣耻。
毫发顾无累,冰壶邈自持。
天道何期平,幽冤终见明。
始佐庐陵郡,寻牧襄阳城。
彤帏荷新宠,朱黻蒙旧荣。
力薄惭任重,恩深知命轻。
饬徒留前路,行子悲且慕。
犹闻长乐钟,尚辨青门树。
慈亲不忍诀,昆弟默相顾。
去去勿重陈,川长日云暮。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景龙二年春天赴襄阳途中所写,表达了他对朝廷的信任、对官场的无奈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首联“余本燕赵人,秉心愚且直。”交代了作者的出身地和性格特点。燕赵之地,自古以来都是英雄辈出的地方,这里的人民朴实善良,坚韧不拔,而作者本人也是这样的性格。

颔联“群籍备所见,孤贞每自饬。”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学识和品德。他博览群书,见识广博,而且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世俗所动。

颈联“徇禄期代耕,受任亦量力”则是对作者的仕途经历的描写。他曾为了俸禄而努力工作,也曾为了自己的责任而尽力而为。然而,他也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胜任更高的职位。

接下来的每一联都描绘了作者在不同阶段的生活和思想情感。从“去去勿重陈”,到“川长日云暮”,再到“慈亲不忍诀”,都体现了作者对家庭、友情和亲情的深深眷恋。最后一句“慈亲不忍诀,昆弟默相顾”更是将这种感情推向高潮。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官场的腐败、社会的不公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