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
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
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
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
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注释】
锡:通“赐”,赐予。
寒字:指深秋的天气。
百日泽:指恩泽深厚。
九秋寒:形容秋天的凉意。
洽:融洽,和谐。
风客:以风为客,指受风吹动。难:难以承受。
座移:座位移动,指酒席上座次的更替。山色在:形容座席上的山景依然如故。
投醪遍:指尽兴饮酒。
落帽看:指戴帽子时的情景。
还宵:夜幕降临的时候。命烛:点起蜡烛照明。
谢三官:向天地神灵致谢。
【赏析】
《重阳宴集同用寒字》,此诗应作于天圣元年(1023年),时作者正出任益州成都县令。这首诗是重阳节宴会上的即兴之作。诗中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的节日景象,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在佳节良辰的欢乐之情,以及他们相互敬酒、赏菊、对饮、吟诗等高雅情趣。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意境清新优美,富有生活情味,是一首具有民歌风味的佳作。
首联“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开篇以“锡宴”点明宴会的由来,即朝廷赐予,皇帝亲临,这是一次难得的盛宴,也是一次难得的相聚。“逢”字表明了诗人对于这种难得机会的重视。“穷荒”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尽管身处边远之地,但仍然能够欢度佳节,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亦共欢”则表现出诗人和朋友们共同的喜悦之情。这一联既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又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
颔联“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热闹氛围。“恩深百日泽”比喻皇帝给予的恩泽如同百日的滋润,使得万物生长;“雨借九秋寒”则比喻皇帝给予的恩泽如同九秋的雨水,滋润大地。这一联既赞美了皇恩浩荡,又表达了宴会的热闹氛围。这一联既赞美了皇恩浩荡,又表达了宴会的热闹氛围。
颈联“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热烈场面。“望气人谣洽”指的是宴会上人们议论纷纷,气氛热烈;“临风客以难”则形容客人被宴会的气氛所感染,感到有些为难。这一联既描绘了宴会的热烈场面,又表达了诗人对于宴会的喜爱之情。
尾联“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结束情景。“座移山色在”指的是宴会结束后,人们离去留下的空座位仍然清晰可见;“杯尽菊香残”则形容酒杯已经喝完,菊花的香气也已经消散。这一联既描绘了宴会的结束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于宴会的留恋之情。
这首诗以宴乐为主题,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宴会的喜爱之情。整首诗语言平易流畅,意境清新优美,富有生活情味,是一首具有民歌风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