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字凭谁达,闲庭草又枯。
夜长灯影灭,天远雁声孤。
蝉鬓凋将尽,虬髯白也无。
几回愁不语,因看朔方图。

这首诗出自《寄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逐句对诗歌进行解释:

诗句解析

  1. 锦字凭谁达
  • “锦字”:指代书信或者情书。
  • “凭谁达”:询问谁能将这封充满情感的锦字传达给对方。
  1. 闲庭草又枯
  • “闲庭”:形容庭院空旷,无人打扫,显得有些冷清。
  • “草又枯”:再次提及草枯萎的景象,强调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寂寞。
  1. 夜长灯影灭
  • “夜长”:夜晚的时间很长。
  • “灯影灭”:指夜晚的灯光因为时间变长而显得暗淡,甚至熄灭了。
  1. 天远雁声孤
  • “天远”:天空遥远,与人间隔绝,有一种孤独的感觉。
  • “雁声孤”:大雁南飞的声音听起来很孤单,象征着游子的思念之情。
  1. 蝉鬓凋将尽
  • “蝉鬓”:形容女子的头发像蝉翼一样轻薄,容易脱落。
  • “凋将尽”:意味着女子的头发即将脱落,暗示生命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1. 虬髯白也无
  • “虬髯”:形容人胡须像龙须一样粗壮有力。
  • “白也无”:表示胡须已经变得苍白,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1. 几回愁不语
  • “几回”:多次,反复。
  • “愁不语”:长时间地沉默不语,表达内心的忧愁和无奈。
  1. 因看朔方图
  • “朔方图”:古代地图上标注北方或西方的图,这里可能是李商隐在怀念某个遥远的地方或人物。

译文

锦字寄托着深情,却不知道该向谁倾诉;
空荡荡的庭院里,草已枯黄;
夜深人静的时候,灯火渐渐昏暗,只有远处传来孤雁的叫声;
昔日浓密如蝉鬓的头发已经稀疏,不再有往日的风采;
岁月无情,虬髯已白发苍苍,失去了往昔的神采;
多少次默默地凝望远方,无言的叹息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
我常常凝视着那北方的地图,仿佛能看见那个遥远的他。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远在他乡之人的深切思念。首句“锦字凭谁达”,就点明了信笺传递情感的主题,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来传递这份感情的无奈。接下来,“闲庭草又枯”、“夜长灯影灭”等句子营造了一种寂静、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忧伤情绪。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雁声孤”、“白也无”,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更加深沉感人。特别是结尾的“因看朔方图”,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了他对远方之人深深的牵挂与思念。

《寄远》以其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意境以及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李商隐作为“晚唐四大诗人”之一的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