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
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出答案,涉及的要点有表现手法、情感主旨等。
“六国平来四海家”:指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山东六个诸侯国的遗民迁到关东地区。这一句是说秦朝灭亡后,山东六国的遗民都来到这里安居乐业了。从“相君”“擅才华”“颂德”等词句来看,作者在赞美始皇统一全国的伟大功绩,同时暗寓了作者自己怀有收复失地之志。
“谁知颂德山头石”,意思是说这些颂扬始皇功德的山头石碑,却不知被谁用来警戒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却与他人戒后车”一句中“却”是转折的意思,“后车”是指那些后来者。这句意思是告诫那些后来的统治者不要像始皇一样专横跋扈,而应该虚心学习历史,引以为戒。
【答案】
译文: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将山东六国的百姓迁移到关东地区。现在,山东的百姓安居乐业了,可是,那些歌颂始皇功德的山头石碑,却被用来警示后来的人。
注释:①六国:战国时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等国家。②家:安定,这里指百姓安定、生活安定。③相君:宰相。④擅:独有、拥有。⑤颂德:颂扬功德。⑥戒后车:警示后来的人,不犯错误。⑦后车:后来的车马。⑧虚心:指不骄躁、谦逊。⑨为:动词,做。⑩鉴:镜子,用作比喻,比喻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