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宋伤心地,频年此用兵。
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
国使乘轺去,诸侯拥节迎。
深仁荷君子,薄赋恤黎氓。
火燎原犹热,波摇海未平。
应将否泰理,一问鲁诸生。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意义来分析并归纳出诗歌的主旨。答题模式:先逐句翻译诗句,再逐句概括每句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诗首联写战乱之地;颔联写战事连年、民不聊生;颈联写邹判官去陈留安抚百姓;尾联写诗人对邹判官的赞颂及对时政的忧虑。

“齐宋伤心地”,齐、宋二国是古代中原地区,也是战争频繁之地,所以用“伤心”一词表达对这片土地的担忧之情。“频年此用兵”意为“连续多年征战不休”。

颔联“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意思是说,妇女在襄邑停止纺线织布,农民在汶阳停止耕种农田。“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都是指战争导致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苦。

“国使乘轺去,诸侯拥节迎”,意思是说,有远道而来的使者带着国书前往陈留安抚百姓;诸侯们也纷纷派使者前来迎接邹判官,表示愿意归顺朝廷。“国使”和“诸侯拥节”都指的是邹判官。

颈联“深仁荷君子,薄赋恤黎氓”,意思是说,邹判官具有深厚的仁爱之心,他为老百姓考虑,减轻赋税负担,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深仁”、“薄赋”都是邹判官的举措。

末联“火燎原犹热,波摇海未平”意思是说,虽然大火已经烧遍了整个原野,但大地仍然余烬未尽;虽然海浪汹涌澎湃,但大海仍然波涛未平。这两句以火、海比喻战争,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担忧。

尾联“应将否泰理,一问鲁诸生”,意思是说,应该好好治理国家,询问一下孔子的学生如何治国。“应将”即应对,“否泰”即好坏或祸福,“鲁诸生”指的是孔子的许多学生。

【答案】

送邹判官往陈留

齐宋伤心地,频年此用兵。

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

国使乘轺去,诸侯拥节迎。

深仁荷君子,薄赋恤黎氓。

火燎原犹热,波摇海未平。

一问鲁诸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