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岳神惟降,汾川鼎气雄。
生才作霖雨,继代有清通。
天下称贤相,朝端挹至公。
自家来佐国,移孝入为忠。
霜露多前感,丘园想旧风。
扈巡过晋北,问俗到河东。
便道恩华降,还乡礼教崇。
野尊延故老,朝服见儿童。

和裴侍中承恩拜扫旋辔途中有怀寄州县官僚乡国亲故

嵩岳神惟降,汾川鼎气雄。

生才作霖雨,继代有清通。

天下称贤相,朝端挹至公。

自家来佐国,移孝入为忠。

霜露多前感,丘园想旧风。

扈巡过晋北,问俗到河东。

便道恩华降,还乡礼教崇。

野尊延故老,朝服见儿童。

注释:

和裴侍中:给裴侍中写信表示问候。

承恩拜扫:指参加祭祀。

旋辔:驾车回洛阳。

途中:旅途之中。

有怀:有所思念。

寄州县官僚乡国亲故:写给州县官员和故乡的亲人。

嵩岳、汾川:嵩山和汾水。

降:降临,这里是说神灵降临的意思。

生才:即“生材”,才能出众的人。

作:造成,这里是说能带来好处。

济:帮助。

继代:接替一代,指继承前辈的事业。

清通:清明通达。

贤相:贤明的宰相。

挹:敬慕。

自家:自己。

佐国:辅佐国家。

移孝:把对父母的孝敬之心转移到为国家做贡献上。

移孝入为忠:意思是将孝顺父母之情转化为忠于国家之情。

霜露:比喻时光。

丘园:家乡。

扈巡:跟随皇帝巡游。

晋北:指今山西省北部地区。

问俗:考察民情风俗。

便道:顺便的道路或机会。

恩华:恩惠与光荣。

还乡礼教:回到家乡的礼仪与教化。

野尊:野宴,即野宴之尊,泛指在野外举行的酒宴。

故老:老朋友。

儿童:小孩。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表达对裴侍中的怀念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嵩山、汾水等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裴侍中的美好祝愿和深厚情谊。

首句“嵩岳神惟降”,直接点明了嵩山之神降临人间的情景。这里的“降”字,既表现了神灵的威严,又传达了人们对神灵降临的敬畏之情。接着,诗人用“汾川鼎气雄”来描绘汾水之畔的雄浑气势,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这两句诗不仅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也为后续的诗句铺垫了基础。

诗人转入对人物的描写。“生才作霖雨,继代有清通”两句,诗人赞美了裴侍中才能出众,能够为百姓带来福祉,同时继承了前任的清廉之风。这里的“生才”和“继代”都是对裴侍中的高度赞扬,既表达了诗人对裴侍中才能的敬佩,也寄托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故乡的怀念。“霜露多前感,丘园想旧风”两句,诗人感慨时光荏苒,故乡的美好回忆愈发浓烈。这里的“霜露”和“丘园”分别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以“扈巡过晋北,问俗到河东”作为收尾,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于裴侍中的美好祝愿。这两句诗简洁而有力,将诗人的思绪引向远方,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裴侍中深深的敬意。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嵩山、汾水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人物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裴侍中的美好祝愿和对国家的忠诚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