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季失天策,万方罹凶残。皇祖称义旗,三灵皆获安。
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盗移未改命,历在终履端。
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銮。
霸迹在沛庭,旧仪睹汉官。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
户蒙枌榆复,邑争牛酒欢。缅惟剪商后,岂独微禹叹。
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尊祖实我皇,天文皆仰观。

【注释】

①隋代末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因炀帝暴政导致国力衰弱,隋朝最终灭亡。

②圣制:皇上的旨意或命令。

③晋阳宫:位于山西太原西郊,唐高祖李渊在晋阳称帝时所建,是唐朝的陪都。

④皇祖:指唐高祖李渊。

⑤义旗:古代汉族武装起义的标志,这里指隋末农民起义军。

⑥三灵:指天、地、人,泛指天下百姓。

⑦圣期:皇帝的圣明期许。

⑧王业:国家的事业。

⑨盗移:指盗贼的转移。

⑩历:经过。

⑪彼汾:指汾河。

⑫雄都:指太原城。

⑬清銮:指銮舆,帝王的车乘。

⑭霸迹:英雄豪杰的事迹。

⑮旧仪:指古代礼仪制度。

⑯唐风:指唐代的风俗文化。

⑰舜典:指《尚书》中的《舜典》,其中记载了尧舜禹等先王的治国方略。

⑱户蒙枌榆复:指百姓家裹重新种上树木,恢复生机。

⑲邑争牛酒欢:指各地纷纷献上牛酒,表示庆贺。

⑳缅惟:远想。

㉑剪商后:指周武王灭商。

㉒岂独:难道只是。

㉓微禹叹:指夏禹治水的故事。

㉔三后:指夏、商、周三代。

㉕万年:指永远。

㉖尊祖实我皇:意为尊崇始祖是我大唐的荣耀。

【赏析】

这是一首奉和圣制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当时诗人正任中书侍郎。这首诗是作者对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安史之乱”后所进行的巡幸活动的赞颂,表达了对唐太宗功德的歌颂。全诗以赞美的口吻描写了唐太宗的圣明统治,歌颂了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丰功伟绩,表达了诗人对唐太宗功德的颂扬之情。

首联“隋季失天策,万方罹凶残”,意思是说,隋末年失去了天命,天下遭受到了灾难。这两句诗是对隋末年社会动乱局面的概括。

颔联“皇祖称义旗,三灵皆获安”,意思是说,唐高祖举起了正义之旗,天地人和都得到了安宁。这两句诗是对唐高祖建立唐朝的颂扬。

颈联“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意思是说,皇帝的圣明期愿将要实现,国家的事业却充满了艰难困苦。这两句诗是对国家事业的艰难历程的描绘。

尾联“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意思是说,那汾河是大唐王朝的发祥地,太原是一座雄壮的城池。这两句诗是对大唐王朝繁荣昌盛景象的描绘。

此诗通过描写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安史之乱”后的巡幸活动,表达了诗人对唐太宗功德的颂扬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意境高远,是一首咏史诗名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