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城春榜谪灵仙,四海声华二十年。
阙下书功无后辈,卷中文字掩前贤。
官闲每喜江山静,道在宁忧雨露偏。
自笑小儒非一鹗,亦趋门屏冀相怜。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绘自己与房明府相处的日子,表达了对房明府深厚的感情。
首句“帝城春榜谪灵仙”,描述了诗人被贬到桐庐的情景。这里,“帝城”指的是皇帝的都城,“春榜”则是指科举考试的录取名单,“谪灵仙”则是指被贬到偏远的地方。
第二句“四海声华二十年”,描述了诗人在被贬期间的生活和感受。这里的“四海声华”指的是诗人在京城中的名声和风采,而“二十年”则是指这段时间的长度。
第三句“阙下书功无后辈”,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失望。这里的“阙下”指的是皇宫,“书功”则是指做官的职责,“无后辈”则是指没有后继之人。
第四句“卷中文字掩前贤”,描述了诗人对于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执着。这里的“卷中文字”指的是诗歌、文章等文学作品,“掩前贤”则是指掩盖了历史上的优秀作家。
第五句“官闲每喜江山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热爱。这里的“官闲”指的是官员闲暇无事的状态,“江山静”则是指大自然的宁静美丽。
第六句“道在宁忧雨露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和领悟。这里的“道”指的是道理、规律,“宁忧雨露偏”则是指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第七句“自笑小儒非一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自嘲和幽默。这里的“小儒”指的是学问浅薄的读书人,“非一鹗”则是指不是一只凤凰,暗示了自己的才华并不出众。
最后一句“亦趋门屏冀相怜”,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期待。这里的“亦趋门屏”指的是走向家门躲避风雨,“冀相怜”则是指希望得到他人的同情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