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黄犊走避人,山下女郎歌满野。
我独南征恨此身,更有无成出关者。

【注释】

出关:指从长安出发,前往南方边远地区。

黄犊(dū):小牛。走避人:逃避行人。

山下女郎:指山脚下的歌女。歌满野:歌声嘹亮,响彻山谷。

南征:向南出征。

更:再,又。

【译文】

山上的小牛犊因躲避行人而跑掉,山下的歌女们放声高唱,歌声嘹亮,响彻山谷。

我独自南下征途,心中充满怨恨,恨自己无路可走,竟被逼得要离开故乡。还有那些像我一样没有建功立业的人,也要被迫离开家乡去征战。

赏析:

这是一首写战士的出征之作。全诗以“出关”为题,抒发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

开头两句写战士出关的情景:在青山之侧,一群黄犊正在逃避行人。在绿林之下,一位女郎正纵情高歌,歌声飘荡于旷野之中。这里用“黄犊走避人”和“山下女郎歌满野”作对举,生动地表现出战士们在远离家乡的边地与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出关”,即指出塞。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勾勒出了一个边关特有的景象,并巧妙地点明主题——思乡之情。

中间两联是作者自叙出关的原因。首句“我独南征恨此身”,是说:我独自南行远征,心里十分怨恨,因为我已年迈体衰,不能再为国家立功,只能离开家乡而去。次句“更有无成出关者”,则进一步申述:还有那些像我一样的没有建功立业的人,也要被逼迫着离开家乡,去征战疆场。这两句诗既表明了自己内心的痛苦,也表现了当时人们共同的愤懑情绪。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总结,也是对全诗主旨的概括。“更”字将前两句的叙事、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诗意更为深刻。它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感慨,更揭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统治者不恤民力,横征暴敛,导致人民流离失所,怨声载道。因此,诗人发出了深沉的慨叹:“此身何日有归期。”

此诗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全诗以“出关”为题,抒发了战士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残酷剥削人民的罪行。诗人运用白描手法,不加铺张渲染,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出塞》是一首七言古诗,但诗人并没有拘泥于此,而是根据内容需要灵活变通,把五言古诗与七言绝句相结合,达到了“一气浑然”的艺术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