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清海独闻蝉,又向空庭夜听泉。
不似斋堂人静处,秋声长在七条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这些要求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这首诗描写了听刘尊师弹琴的情景,前两句描绘了清海独闻蝉、空庭夜听泉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后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声长在七条弦上,表现了诗人对音乐之美的赞赏。

【答案】

①曾于清海独闻蝉:曾在清冷的海边听到知了的鸣唱。②又向空庭夜听泉:又在庭院中深夜倾听泉水的流淌。③不似斋堂人静处,秋声长在七条弦:不像斋堂那样寂静无声,那秋声就像七弦琴上的乐音一样悠扬不绝。④七弦:指琴。⑤斋堂:指书房。⑥秋声:指秋天的虫鸣。⑦长在七条弦:指秋天的虫鸣像七弦琴的乐音一样悠扬不绝,永不消逝。⑧斋堂人(ren)静处:指书房里没有声音的地方。⑨赏析:《听刘尊师弹琴》,诗篇开篇写自己曾经聆听过大自然的美妙之声——蝉声和泉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颔联“又向空庭夜听泉”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泉水流淌的声音,表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颈联“不似斋堂人静处,秋声长在七条弦”以反衬的手法,写自己的书房中没有声音的地方,却有蝉声和泉声,这表现出自己对艺术之美的欣赏之情。尾联“秋声长在七条弦”,是诗人对乐曲中秋天的声音长在七弦琴上的一种夸张,表明自己对艺术之美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